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5日
“温暖控申”:让群众感受法治温度
□记者 张敏
近日,池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这是三年来,该团队继获得“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全国性荣誉后,又一次被最高检通报表扬。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接受群众控告、举报、申诉、司法救助申请、国家赔偿申请等信访的窗口部门。2018年,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创建的“温暖控申”品牌作为一张亮丽名片,推至全省、走向全国。多年来,“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强化窗口思维和服务意识,坚持规范接访、收件必复、主办尽责,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检察体验。
“康复训练做得怎么样?”“还在网上卖服装吗?效益怎么样?”“平时上网打字不方便,可通过语音方式转换输入。”……近日,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干警查莉莉对司法救助对象小友(化名)进行电话回访。
“你们的救助让我就医、买药有了一定的保障,感觉心里踏实多了。”电话那头,小友表达着感谢。
小友是东至县某镇居民,2008年6月5日晚上7时许,他与同在杭州务工的老乡小斌(化名)相约在钱塘江江堤绿化带玩耍,小友提议玩摔跤游戏。在二人摔跤过程中,小友被小斌摔倒导致高位截瘫,经鉴定系肢体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东至县人民法院于2008年9月2日作出民事判决,小斌对当时已经发生的全部医疗费69000元先行赔付。然而,同年11月,小斌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2009年6月15日,小斌被法院判处执行十二年二个月有期徒刑。小友的赔偿款也因此没了着落。
“小友是家中独子,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家庭生活面临较大困难,他的遭遇令人非常痛心。”查莉莉说,2021年11月,收到小友的司法救助申请后,团队干警认真审查了东至县人民检察院提交的相关材料,并赴小友家及村委会、镇政府实地核实家庭情况。最终,市检察院与东至县检察院联动,决定给予小友10万元的司法救助金。同时,团队干警积极联系市残联,向小友资助了轮椅并在其家中搭建康复设施。
救助金发放并不意味着救助结束。两年来,“温暖控申”办案团队持续的电话和不定期实地回访让小友深受感动,如今,他对生活的信心逐渐增强。“看到当事人逐步恢复了生活的勇气,我们打心底为他们高兴。同时,也愈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查莉莉说。(下转2版) (上接1版)
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的救济措施,目的是缓解特定案件当事人面临的急迫困难,救济因案致贫的当事人。“团队干警不分职业、不分问题大小、不分诉求难易、不分态度好坏、不分来访次数,坚持用温情对待每一名群众来访。”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汪小浩告诉记者,近年来,池州检察机关共向99起案件中的131名申请人发放了315.164万元救助金。
“我的工伤赔偿一直没有着落,身边没有亲人,又没有劳动能力,日子真的没法过了,我该怎么办?”今年3月的一天,农民工晓德(化名)拨通了12309检察服务热线,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无力。
“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干警接到电话后,详细问明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后根据检察机关内部协作机制将12309电话记录作为民事监督、支持起诉线索转办。最终,晓德20多万元的工伤赔偿诉求获法院判决支持。
“控申部门是检察院面向群众的窗口部门,能第一时间最直接感受到群众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真切关心群众的初心,让‘温暖控申’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查莉莉说。
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共6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走进“温暖控申”品牌服务阵地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听取意见室、暖心驿站、远程视频室、律师接待室……“一站式”检察服务平台可满足来访人各项控告、申诉事项办理需求。“‘温暖控申’品牌仍在不断完善、充实中,我们正在积极组建心理咨询专家库,希望为群众提供更及时、更温暖的服务。”汪小浩表示。
近日,池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这是三年来,该团队继获得“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全国性荣誉后,又一次被最高检通报表扬。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接受群众控告、举报、申诉、司法救助申请、国家赔偿申请等信访的窗口部门。2018年,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创建的“温暖控申”品牌作为一张亮丽名片,推至全省、走向全国。多年来,“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强化窗口思维和服务意识,坚持规范接访、收件必复、主办尽责,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检察体验。
“康复训练做得怎么样?”“还在网上卖服装吗?效益怎么样?”“平时上网打字不方便,可通过语音方式转换输入。”……近日,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干警查莉莉对司法救助对象小友(化名)进行电话回访。
“你们的救助让我就医、买药有了一定的保障,感觉心里踏实多了。”电话那头,小友表达着感谢。
小友是东至县某镇居民,2008年6月5日晚上7时许,他与同在杭州务工的老乡小斌(化名)相约在钱塘江江堤绿化带玩耍,小友提议玩摔跤游戏。在二人摔跤过程中,小友被小斌摔倒导致高位截瘫,经鉴定系肢体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东至县人民法院于2008年9月2日作出民事判决,小斌对当时已经发生的全部医疗费69000元先行赔付。然而,同年11月,小斌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2009年6月15日,小斌被法院判处执行十二年二个月有期徒刑。小友的赔偿款也因此没了着落。
“小友是家中独子,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家庭生活面临较大困难,他的遭遇令人非常痛心。”查莉莉说,2021年11月,收到小友的司法救助申请后,团队干警认真审查了东至县人民检察院提交的相关材料,并赴小友家及村委会、镇政府实地核实家庭情况。最终,市检察院与东至县检察院联动,决定给予小友10万元的司法救助金。同时,团队干警积极联系市残联,向小友资助了轮椅并在其家中搭建康复设施。
救助金发放并不意味着救助结束。两年来,“温暖控申”办案团队持续的电话和不定期实地回访让小友深受感动,如今,他对生活的信心逐渐增强。“看到当事人逐步恢复了生活的勇气,我们打心底为他们高兴。同时,也愈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查莉莉说。(下转2版) (上接1版)
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的救济措施,目的是缓解特定案件当事人面临的急迫困难,救济因案致贫的当事人。“团队干警不分职业、不分问题大小、不分诉求难易、不分态度好坏、不分来访次数,坚持用温情对待每一名群众来访。”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汪小浩告诉记者,近年来,池州检察机关共向99起案件中的131名申请人发放了315.164万元救助金。
“我的工伤赔偿一直没有着落,身边没有亲人,又没有劳动能力,日子真的没法过了,我该怎么办?”今年3月的一天,农民工晓德(化名)拨通了12309检察服务热线,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无力。
“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干警接到电话后,详细问明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后根据检察机关内部协作机制将12309电话记录作为民事监督、支持起诉线索转办。最终,晓德20多万元的工伤赔偿诉求获法院判决支持。
“控申部门是检察院面向群众的窗口部门,能第一时间最直接感受到群众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真切关心群众的初心,让‘温暖控申’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查莉莉说。
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温暖控申”办案团队共6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走进“温暖控申”品牌服务阵地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听取意见室、暖心驿站、远程视频室、律师接待室……“一站式”检察服务平台可满足来访人各项控告、申诉事项办理需求。“‘温暖控申’品牌仍在不断完善、充实中,我们正在积极组建心理咨询专家库,希望为群众提供更及时、更温暖的服务。”汪小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