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瑞林
我退休时,正好也到了孙子上小学的年龄。
儿子儿媳都是上班族,每天要到下午六点才下班回家,而孙子学校每天是五点半放学,儿子儿媳不可能每天请假提前去学校接孙子放学。他们正为这事犯愁时,想到我这个刚退休的爷爷。
退休前,我一直在乡下工作,儿子儿媳同我商量,退休后能否到城里和他们一起住,主要是为了接孙子的放学。本来我是住不惯城里的,听说是去帮着接孙子放学,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去年下学期开学前,我简单地收拾了行囊,离别家乡,去了二百公里外的一座城市。
学校距家不远,步行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坐公交两站的路程。考虑到我的年龄和血压问题,儿子不许我骑车,要我每天下午步行到学校,等学校放学了再和孙子一起走或者坐公交回家,至于早上上学,他们可以在上班前先把孩子送到学校,中午就让他在学校附近吃“小饭桌”。
每天下午五点,我准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一路上,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朝着学校的方向,欣赏着街道两旁的风景,感觉风是甜的,心是亮的,心情是美好的。
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到达学校,学校大门口已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像我一样退休的爷爷或奶奶,也有少数的年轻人,他们都在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放学的铃声。
等待是温柔的守候。有时到了放学的时间,别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护送下走出了大门,到达班级划定的区域。见到自家的家长,孩子像快乐的小鸟扑到家长怀里,然后钻进小车或坐上电瓶车后座。孙子所在的班级老师有点拖堂,比别班要推迟几分钟才出来。因怕赶不上公交车,我心里不免着急,但着急也得耐心地等待。接到孙子,一路上,他时而拽着我的手,讲述着学校里的新鲜事,时而挣脱我的手蹦蹦跳跳,尽显天真活泼。
回到家,已是万家灯火了。孙子美美地吃了晚餐,稍微休息一会,走到书桌前,拧亮台灯,专心地完成家庭作业。我则拿起一本书,泡一杯茶,坐到孙子旁边,陪着他写作业。
接孙子放学是最温馨的陪伴,我陪他长大,他陪我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