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2日
母亲的境界
岳立新
  岁月的沟壑布满脸庞,她却始终面带真诚的笑容,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普通平凡的乡下老人。
  她没上过一天学,却在生活中做出了许多让文化人都由衷称颂的事情。母亲常说,从部队这所大学校里走出来的人,明事理、知廉耻、能吃苦、守纪律。所以,虽然我是家中的独子,但高中一毕业,母亲就第一个鼓励我去部队接受教育锻炼。
  儿时的记忆里,母亲不知有多少次为那些说书唱戏、逃荒要饭、出远门卖苦力的人免费提供过衣食住行上的方便。数十年来,母亲常常去帮那些不会做针线活的家庭妇女为孩子做衣服鞋子,帮助那些忙于工作的家庭照看孩子。在我住的家属楼,没有专人打扫卫生,母亲就默默地承担起了楼道清洁任务,经常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论在家属院、菜市场,还是在大路边、公园里,不管是否认识,母亲一看到有人肩扛手提重物,都会热情地跑过去伸出援手。
  母亲是个乐天派。儿时的我家境贫困,但母亲始终以乐观和顽强的性格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把全家里里外外的大事小情料理得井然有序。在我们家乡,如果有谁家闹矛盾了,谁家的闺女媳妇有烦恼忧愁想不开了,只要母亲一到场,几句话就把矛盾化解于笑声之中。“一些破烂不要轻易扔掉,说不定啥时候就用上了。”这是母亲的口头禅。记得我在部队时,因为儿子出生,母亲来照看媳妇孩子。一天晚上,我住的那个单身宿舍楼突然停电,正在收看电视连续剧的战友们纷纷走出房间检修线路和电闸,发现是保险丝烧断了,而电闸盒里又没有备用保险丝。正当大家焦急万分之时,母亲将自己平时用心捡来的“废品箱”拿出来。里面竟然有几段救急用的保险丝。一切恢复正常,战友们向母亲投去敬佩而感激的目光。
  小时候,别人家粮食大多不够吃,而我们家年年都有余粮。那些粮食是全家靠吃母亲做的菜叶稀汤饭节省下来的。母亲虽然经常告诫家人要好好算计着过日子,但自己却常常将家中的余粮慷慨大方地救济给那些困难家庭。至今,每次回老家探亲,常听到村邻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曾多次无偿地帮助过他们。“好东西留名,坏东西填坑。”这是母亲教育我们挂在嘴边的话。母亲常说,与人打交道,千万不能贪小便宜,那样会让人家瞧不起。
  母亲始终牵挂着儿孙的成长进步。每次与母亲通电话,她挂在嘴边的总是孙女孙子今天该上什么课了;天气变了,她总会第一时间提醒我们该增减衣服了;提醒我和妻子人近中年要少熬夜,多保护身体;妈妈身体很好,不要牵挂等等。而且每次都是没说上几句,她就急匆匆地要放电话。问原因,母亲说通话时间长浪费钱。
  母亲就是这样,不论走到哪里,都把友善、关爱和欢笑带给他人。母亲的思想境界和言行举止,虽然没有惊人之处,但却为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母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树立了一个朴实善良、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豁达开朗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