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9日
聚力高品质城乡,持续提升功能活力

报告摘登

  ■ 加快推进东部产业新城建设。紧扣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定位,完善市民中心区和高铁东站片区城市设计,加快推进高铁东站建设前期工作,高标准实施产城融合先行区功能品质提升行动。

  ■ 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品质城市。一体推进文明城市、平安城市、信用城市、卫生城市、公园城市“五城同创”,深化基层党建、文明创建、城管城建“三建协同”。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持续发力点上打造、线上贯通、面上提升,力争和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两会观点

  市人大代表、东至县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魏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持续发力点上打造、线上贯通、面上提升,力争和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国土绿化、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整体提升。当前,我市和美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依旧存在短板,部分乡村存在缺乏总体规划、绿化布局不合理、树种选择不恰当、后续管理和养护工作不到位等现象,致使乡村绿化效果不明显。

  我建议,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和美乡村绿化美化成果,在和美乡村绿化建设中引入园林绿化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美乡村绿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绿化水平,提高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美感和稳定性,推动高品质乡村建设。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选择和美乡村绿化美化树种,建立和美乡村绿化长效管护机制,为乡村文旅发展打好自然环境基础。

  市人大代表、贵池区乌沙镇驻常州党支部书记吴剑: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逐渐减少,留下来的人群以老弱幼小为主,而他们在进出城区购物、上学、走亲访友等方面存在交通不便问题,因此,我认为增设、优化镇村公交线路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够为他们出行提供便利,还能带动农村地区人员往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我建议,首先要增加农村班线的数量,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公交营运时间、班次,以线路密、票价低助力城乡群众幸福出行。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班线管理,围绕交通法规、安全行车、应急技能、健康心理、文明服务等培训工作要点,指导公交企业定期开展驾驶员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违规人员培训以及其他特色培训,不断提升驾驶员的服务品质和心理素质,让公交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农村班线乘车环境方面,我建议,应当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清洁力度,避免脏车上路,并通过提供免费饮用水、垃圾袋等人性化服务,让乘客享受舒适出行。

  市人大代表、贵池区清溪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吴毅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我市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位居前列。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深刻感受到,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提升了小区的居住环境,还增强了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但目前市区仍有不少近郊的安置小区未纳入改造计划,小区生活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实地走访中,我发现贵池区凤凰岭小区居民对小区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现象反映强烈。

  我建议,政府部门应加紧研究、制定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方案,将以凤凰岭小区为代表的近郊安置小区改造项目尽快列入惠民工程,通过整体改造为百姓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加大物业企业监管力度,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全面开展物业服务质量业主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行为,为居民打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市人大代表、石台县仙寓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进一步畅通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S358青阳至红石、G236殷汇至查桥、G530石台至查桥、G318牛头山至大渡口等国省干线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早前,因仙寓山石板岭阻隔,石台县仙寓镇与东至县葛公镇道路中断,S473源头经洪方至黄柏道路成了“断头路”,不仅给两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成为两镇协同发展的瓶颈。

  为打通道路堵点、完善区域交通网,我市谋划了S473源头至黄柏段及花园高速出口公路项目,一期建设石台县源头村连接东至县洪方村7.2公里路段,这对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助推区域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建议,应加快推进项目进展,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协调两县统一标准设计、分县分期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实施,更好造福百姓,促进市域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贵池区住建局局长包可: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提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围绕这一要求,结合本职工作,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坚持“五城同创”,深化“三建协同”。统筹推进“基层党建、文明创建、城管城建”,以业主自治为根本,以群众需求为核心,明晰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力争到2024年3月底,完成智慧化物业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到2024年6月底,完成第一批12个试点小区的“三建协同”建设工作;到2024年12月底,推广打造第二批30个小区。利用三年时间,在主城区有条件的小区内实现“三建协同”全覆盖,实现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小区、社区治理能力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形成“政府监管、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格局。

  二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4年改造主城区老旧小区9个;2024年度投入资金500万元,持续推进主城区市政设施维护。全力启动东部产业新城“产城人”融合先行区建设,接续推进园区“焕颜”,优化公共服务布局,积极引进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新建政务新区现代化高品质邻里中心,打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新区。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镇街。持续推进美丽镇街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美丽镇街5个。实现涉农镇街驻地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服务功能持续优化,镇容街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

  市政协委员、贵池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张华:

  做好农村供水工作是推进高品质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农村饮水工程逐步完善,群众饮水品质大大提升。但目前部分农村存在供水设施老旧、供水水量小问题,农村饮水质量同城区饮水质量存在差距。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质量?我认为,首先要坚持“城乡统筹、资源整合、规模发展、专业运营”总体思路,以建立“同网、同价、同质、直供到户”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用上安全方便的自来水为目标,实现区域全面城乡供水一体化。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并统筹当前和长远,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工程信息化和管理水平,促进供水格局从“分散化”向“规模化”升级,供水保障实现从“一般化”向“品质化”提升,长效管理实现从“人工化”向“数字化”改造。

  市政协委员、贵池区梅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夏文军:

  过去一年,我市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交通不断优化,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然而,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存在区域竞争力不足、要素聚合力不强、服务支撑力不优等问题。因此,我认为,应加快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动传统观光景点游向现代乡村休闲度假游转变,以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我建议,首先要立足“大黄山”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系统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其次,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美丽镇街建设为抓手,统筹生产生活和旅游观光需求,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村镇建设及旅游风景道建设品质。最后,创新产品模式,做好茶、焦枣、黄精、土鸡等“土特产”文章,挖掘傩戏、青阳腔、花灯舞等乡村民俗文化元素,建立乡村旅游标准化服务规范,积极引进合作知名品牌和运营商、投资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丰富新业态、新产品、新供给。

  市政协委员、石台县仁里镇缘溪村村民徐昱:

  过去一年,我市聚力打造高品质城乡,大力实施“千村引领 万村升级”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我建议,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坚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要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要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乡村建设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