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23日
诗透纸背显神韵
——评车夫的诗
崔国发
  
  我和车夫见面与交流的机会不多,但从他出版的诗集《荒地》和《飞萤》中,我能感受到他情感世界的丰富、平易与仁厚。
  车夫是一位有情怀、有成果、有特色的诗人。他亲笔签名赠我两大本厚厚的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诗歌集。年过七旬还热衷于诗,而且仍葆有诗人的激情、诗心、灵性与意气,这殊为不易,让我对他充满钦羡、礼敬与感佩。
  他的诗歌,诚如他的书名,是荒地上的光影,带着飞萤的亮色,在苍莽而辽阔的大地上或草丛中熠熠闪烁。无论是春天留言、折柳抚风、荒地莽原,还是耳畔的浮声、额下的眉语、眼中的飞萤,都在自然与人生、万物与心灵中同频共振,互为凝视,主客观照,实现了诗歌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车夫的文字,诗透纸背,首先彰显的是力透纸背。他写疾风与草,写马蹄声脆,写天地间的风涛,“听听松涛听听风萧听听大山有节奏的呼啸/是否也听听自己的心跳。”(《风涛》),一股摧枯拉朽之力奔迸而出。他写青铜和铁,写荒原上拓荒者夯着泥土的声调,写峡谷急流犁开生命辉煌的力道,写脱胎换骨的石磨,“天地间一道如雷的声音/贯通历史空间在旋转里来回”,字里行间有一种“力量传导”。他写金刚怒目,金的“烫心的熔点”,写钻出烟雨的鸿雁,“夜的功力穿越扶桑/通往脉搏的河等待闪电。”(《鸿雁》),写“风的力量/是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更是一杯烈酒/即使焚火燃烧也要照亮地球。”(《风的力量》),气势如虹,更是力透纸背了。
  车夫的诗,热透纸背。他灌注血气,以诗向太阳问好;他的《日子》里,“许下春天的诺言/以草兑现满山遍野的红红火火/热烈中/急切地催生”,文字中氤氲着春天的光与热。他写夏天的炽热,“在满身汗渍的阳光下摘下草帽/让火一样的太阳/熏烤 属于我的味道。”(《夏天》);他写秋天的炎热:“一份炎热的快递投送立秋的信函”(《立秋》),写冬天的热情:“不知冬天的炉火何时点燃/同你一起取暖/冬眠 在我爱的火上。”(《来不及回眸》),这是不是“热透纸背”?不仅是来自自然界的光与热,只要心中依恋,连爱情也是热的,如《爱》中写道:“情书的火/倾燃为烬/风/在失散中分离一段炽热”,可见车夫的诗,与自然人间共情,触及内心的光与热,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车夫的诗,情透纸背。他的诗是投向大地的影子,是真实的,本真的,人性的,揪心的,更是充满浓郁情感的。诗缘情而生,父亲的烟卷,母亲的季节,“爱与艰辛/都在那把雨伞里撑着儿女们的一生。”(《写给母亲》),守护人性的温暖,彰显的是亲情。爱在春天,为你失眠,潮湿的情书,玫瑰与诺言,“冬天的命题/融化了/从不让我采摘的花朵/哭了。”(《雪》),这写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五月江南,鸟语花香,青荷春草,新月老槐,荒地莽原,老墙小屋,更有那杏花村、秋浦河、小南门、七星墩、牌坊街、百牙塔、万罗山以及傩戏、罗城民歌,尽皆忝列诗人笔下,抒发一种亲切的乡情。写给战士,与绿岛对话,致峭岩:“我要拽着那根牵引云彩的线走近你/在你开满故事的花朵里/摘一片云/贴封诗歌与我的泪痕。”情感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诗歌是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车夫的文字之中,情思荡漾,丰盈饱满,一种真挚感人的友情,贯穿于字里行间。
  车夫的诗,理透纸背。他的诗歌善于托物伸意,兴寄传神。举凡春草、垂柳、浮萍、浮云、石头、老壶、古瓷、灯塔、鹅卵石、鸿雁、知了、流沙、橹与桅杆、墙、莲、梅子等意象纷呈,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情志,追求体验与思想的交融,从物性中发掘开去,取其形而遗其神,因物喻志,寄慨遥深。“一盏灯的变异/生命恋曲在爆发中寻求聚散/火/亮着火的灵魂在自然归属里立下字据/不予燃烧/不予撕毁火的条约。”(《飞萤》),诗人在这里借物(“飞萤”)抒慨,以小见大,萤的火光虽然幽微,却能洞穿黑夜的黑,作者将美好的人格理想物化投射至所咏之萤,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寄托深远,充满理趣。
  车夫的诗,美透纸背。他的文字呈现自然写作中的宁静美。他所创设的“荒地”与“飞萤”的艺术符码,晶莹剔透,清新可鉴,使我们了然体悟到自然的诗化美化艺术化的历程,深切揣摩到蕴含其中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哲学意味。他长于抒写对自然的真挚、善意与美感,荒地莽原的风致、四时八节的风物、司空见惯的风习,星罗棋布,镶情嵌理,展示出一道道美奂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沉浸式地润泽着读者博大而精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