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丁满莲
“龙虾苗长势不错,活力很强,但是水质偏清瘦,天气晴好时要适当施用氨基酸肥水膏、菜籽饼增肥……”3月18日,烟雨蒙蒙,在东至县东流镇安徽舜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虾连作繁养分离”养殖基地繁苗塘边,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水产站站长、科技特派员张嘘云边查看虾苗长势,边给出建议。
眼下,正是小龙虾幼苗繁育管理关键期,连日来,该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水产站及相关乡镇的科技特派员纷纷深入田间塘口,为小龙虾丰产增收“传经送宝”。
“科技特派员的指导让我‘涨’了不少知识,特别是‘繁养分离’技术,让我的养殖收益提高很多。”该基地负责人郑小毛开心地说,2018年以来,他的稻虾养殖基地从100亩增加到500余亩,商品虾亩产也从75公斤增长到105公斤。2022年,在张嘘云的指导下,他运用“稻虾连作繁养分离”新技术,在10月底水稻收割后,留出180亩基地作为繁苗塘,待虾苗长大后分批移入养殖塘,2023年商品虾亩产达到135公斤左右。
“今年气温低,虾苗长得慢,过十多天才可以移到养殖塘,4月中旬就能上市了,等销售一半后再投放一批虾苗,5月中旬又能上市。‘繁养分离’技术不仅让小龙虾的上市时间提前半个月,在市场上卖上好价钱,还能延长销售时间错峰上市,经济效益自然要高很多。”说起特技特派员教授的新技术,郑小毛滔滔不绝。
东至县境内河湖众多,特别是在东流、大渡口、胜利、香隅、张溪等圩区乡镇,丰富的水资源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有环沟、无环沟以及“稻虾连作繁养分离”等稻虾综合种养新技术,让种养户增收有“甜头”、致富有“盼头”。
“这是刚打样的虾苗,一斤约有150尾。”“不错,非常健康……”近日,张嘘云来到东至县东流镇红叶村乡村振兴创业园指导,小龙虾养殖大户彭涛将虾盆端到塘坝上,给张嘘云看。2022年,彭涛打造60亩稻虾轮作试验田,在张嘘云的精心指导下,去年亩产达125公斤。尝到这项技术的甜头后,如今彭涛将基地面积扩大到400亩。
“2023年,东至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9.2万亩,其中稻虾养殖面积9.14万亩,小龙虾产量9336吨,综合产值3亿多元。”张嘘云说,今年,该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增到9.6万亩,综合产值将突破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