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02日
白沙湖的月亮
冯渊
  那时候,大家都管平天湖叫白沙湖。
  中秋。黄昏,我提议到白沙湖去。王安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许多同学去过白沙湖,但我去过大家都没去过的地方。
  我喜欢一人出游。“你必须有自己的步调,既不需要跟紧步履匆匆之人,也无须在女孩身上浪费时间。然后,你一定要敞开胸怀,让所见之物为你的思想添彩。你应该像一支任一种风都能吹响的笛子。”我的笔记本上抄写着这样的句子,也曾多次在城市的郊野里徒步旅行。
  那一次,我走到东边山脚,先是一丛灌木,小路很窄,我几乎是钻进去的,大约十多米的荆棘丛,然后是一丛碗口粗的毛竹,疏疏朗朗。我很少见到这么粗的竹子,十几米高,抬头看到脖子酸,上面有蓝盈盈的天。周围是绿森森的竹子,坐井观天原来也可以这么美好。我恨自己不能爬树,如果爬到竹梢,就能吹到天上的风了。
  我在竹林盘桓了一会,等我走到水边开阔的地方,不由得惊叫出来。原来我站的地方是湖水的一个斜斜的夹角,从这里看出去,浩渺的湖水全面铺展开来,我没想到山脚下低低地躺着一片这么开阔、平静、深蓝的湖水,这些湖水一圈圈荡开去,有一种深邃、神秘的东西在水中央吸引我,那幽深的漩涡在打开我的内心。
  现在我和王安走在西山脚下。晚上和一个女孩子穿过东山脚下那些荆棘丛不太妥当。太阳底下都是神秘的所在,月亮底下走那条路,不啻一个阴谋。
  西山脚下是平旷的荒野,和齐山隔着一条小河。我们坐在小河边。采菊西山下,悠然见北湖。王安问,在哪里,在哪里,白沙湖在哪里?菊花呢?
  夜幕低垂,白沙湖是一大片幽暗的所在。湖水躲开光线的抚摸,退隐在巨大的黑暗里。我想,如果此时身后真有菊花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和王安去采菊或者赏菊。王安整理着她带来的中秋佳肴:两个苹果,两块月饼,两瓶汽水,一捧糖果。她先将一张塑料纸铺在河边草地上,再铺上手绢,将这些一一排放在手绢上。
  我们坐在一起,并没有比上次更接近。我看着王安带来的这些东西,我什么也没带。
  气氛友好、亲切,保持着适度的羞怯。对面是黑魆魆的齐山,左前方才是白沙湖。我选择的这个地方,斜着眼睛刚好能看到湖水的一角。
  就在这时,湖水的东方,有一团通红、圆润、醇厚的火球悬挂在那里。我看了足足一秒钟,不能认清这个怪物,忍不住惊呼起来。
  王安说,那不是月亮升起来了嘛。
  场面瞬间有一点尴尬。我盯着这个变了形的月亮,不言不语,目不转睛,直到那团红月亮渐渐变成黄月亮。我想从月色和湖水中发现一些独特的东西。我以为在这个神圣的瞬间,值得记住风里的味道,月色的醇厚,苹果的香味。这个中秋是非同凡响的。我还不知道,有些时刻不无须着意去记,自然会烙印在脑海里,终生不忘;有些痛苦,当时以为一生都走不出来,孰料很快就烟消云散。
  “你要写诗吗?”王安被我的情绪打动了,问。她从我头顶上空看到了一个文采飞扬的诗人,比眼前这个瘦怯的男孩更高大更挺拔,但眼神也是这样锐利,清澈。那双眼睛里藏着怎样动人的诗句和复杂的情愫,她不太明白,但她知道那一定是好的。
  我给你准备了笔和笔记本呢。王安又说。
  我有一点感动,终于回过神来,看身边的姑娘。王安的头发反射着银亮的月光,原来四野已经黑沉沉了,月光才这么亮。我盯着王安仔细看,又一次想起了史蒂文森的话:“你应该像一支任一种风都能吹响的笛子。你无须在女孩身上浪费时间。”
  王安的脸在月光下就像盛开的芍药,那么饱满,生动,散发出香味。王安的眼睛那么明亮,欢快。我想,是不是误解了史蒂文森的意思,时间到底用来干什么呢?写诗为了什么呢?
  不用写诗。我坚定地说。
  此刻就是诗。我在心里补了一句。
  王安微微低下头去,躲开我的眼光。
  冯渊,教育部语文出版社《语文建设》编委,著有《问津录》等十部。在《上海文学》《解放军文艺》《长城》《飞天》等刊物发表散文小说二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