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4日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 通讯员 韩亚东
“妈妈,这节课老师教了《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日前,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下课铃声敲响后,洋洋(化名)跑到陪读的母亲身旁,满心欢喜地分享着课堂上的收获。
虽然背得磕磕绊绊,但洋洋的母亲苏女士很是高兴。“正常孩子1岁多就会说话了,但他2岁多了还无法做到,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现在短短1年多时间,孩子已经能背诵整段古诗,而且还能主动和我说话,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苏女士欣慰地说。
洋洋今年5岁,是一名疑似孤独症患儿,从2岁多被发现语言、社交等能力弱于同龄孩子以来,就一直走在康复治疗的道路上。起先,苏女士带着他多次到合肥、南京等地寻医问诊,花费不菲不说,由于难以维持系统训练等原因,康复效果也一般。直到2023年初,洋洋一家回到贵池,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机构接受社交能力、感觉统合、行为等系统化训练,目前已经办理了幼儿园入学手续,和正常小朋友一起上学。
与洋洋情况类似的还有6岁的先天性听力功能障碍患儿康康(化名),由于听力障碍的康复训练必须要以听得到声音为前提,在区残联的帮助下,康康在2岁时申请到了人工耳蜗公益项目,走出了无声的世界。为了使康康跟上同龄人的成长步伐,也为了帮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2021年,区残联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康康提供了免费的系统性康复训练。经过3年多的努力,如今康康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基本达到了同龄儿童的入学标准。
“0至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及早的康复干预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尽可能接近正常的发展轨迹,使其更好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区残联理事长桂进兵介绍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往往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看护残疾儿童也需要花费监护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残疾儿童家庭经常面临着部分成员无法正常就业,家庭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贵池区为符合条件并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安排康复训练救助资金,帮助残疾儿童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贵池区以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为导向,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积极探索残疾儿童筛查康复等救助机制,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康复救助服务水平。近五年来,全区已累计为825人次的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救助服务,救助资金达1230余万元。此外,积极帮助残疾儿童适配矫形器等辅具,五年来已适配儿童矫形器149人次、儿童辅具117人次,救助资金26.3万余元。
“妈妈,这节课老师教了《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日前,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下课铃声敲响后,洋洋(化名)跑到陪读的母亲身旁,满心欢喜地分享着课堂上的收获。
虽然背得磕磕绊绊,但洋洋的母亲苏女士很是高兴。“正常孩子1岁多就会说话了,但他2岁多了还无法做到,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现在短短1年多时间,孩子已经能背诵整段古诗,而且还能主动和我说话,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苏女士欣慰地说。
洋洋今年5岁,是一名疑似孤独症患儿,从2岁多被发现语言、社交等能力弱于同龄孩子以来,就一直走在康复治疗的道路上。起先,苏女士带着他多次到合肥、南京等地寻医问诊,花费不菲不说,由于难以维持系统训练等原因,康复效果也一般。直到2023年初,洋洋一家回到贵池,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机构接受社交能力、感觉统合、行为等系统化训练,目前已经办理了幼儿园入学手续,和正常小朋友一起上学。
与洋洋情况类似的还有6岁的先天性听力功能障碍患儿康康(化名),由于听力障碍的康复训练必须要以听得到声音为前提,在区残联的帮助下,康康在2岁时申请到了人工耳蜗公益项目,走出了无声的世界。为了使康康跟上同龄人的成长步伐,也为了帮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2021年,区残联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康康提供了免费的系统性康复训练。经过3年多的努力,如今康康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基本达到了同龄儿童的入学标准。
“0至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及早的康复干预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尽可能接近正常的发展轨迹,使其更好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区残联理事长桂进兵介绍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往往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看护残疾儿童也需要花费监护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残疾儿童家庭经常面临着部分成员无法正常就业,家庭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贵池区为符合条件并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安排康复训练救助资金,帮助残疾儿童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贵池区以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为导向,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积极探索残疾儿童筛查康复等救助机制,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康复救助服务水平。近五年来,全区已累计为825人次的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救助服务,救助资金达1230余万元。此外,积极帮助残疾儿童适配矫形器等辅具,五年来已适配儿童矫形器149人次、儿童辅具117人次,救助资金26.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