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像家乡石尧川的玉米一样没人在意。有时候,我觉得父亲和那些玉米很相似,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倔强而顽强地默默生长,历经风雨,然后迎来丰收的秋天。
也许是自然气候和土壤秉性的缘故,家乡石尧川的土地适合玉米生长。每年春天,当一粒粒种子被埋进泥土,神奇的事情便会发生。不管是干旱,还是雨水丰盈,也不管是土地瘠薄,还是土壤肥沃,那些玉米种子总能冲破重重阻碍,钻出地面,仰望头顶的天空,享受阳光的沐浴。于是,初夏时节,河道里便长满了绿油油的玉米苗。一行行新绿如排排幼儿园的孩子清新烂漫。伏天太阳毒辣,那些成行的玉米顶着烈日和酷暑奋力抗争,尽管白天叶子成卷,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但是只要太阳西斜它们立马又会打起精神来。熬过暴晒,暴雨接踵而至。那些生长在河道沟畔的玉米除了要经得住暴风雨的吹打之外,还要扛得住洪水的袭击。一场暴风雨就是一次关乎生死的考验。暴风雨中有些玉米倒下了,但是还有更多的玉米深深扎根脚下的土地,傲然挺立。
每下一次暴雨,我的心就要跟着紧张一回。我心疼那些倒在地上的玉米,也更佩服那些依然挺拔,依然郁郁葱葱的玉米。家乡的暴雨多,但是不管经历多少次侵袭,每到秋天,河道里全是玉米的天下。它们整齐地列队,犹如千军万马,更像一个个得胜归来的英雄。
父亲也有五亩玉米地,那是他的营生之本。父亲对待土地认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侍奉着那些土地和土地上长出来的玉米。父亲命运多舛,当过教师,搞过电器修理,尝试过特色养殖,但没有哪一行为他带来安足的生活。最后,他还是接过了祖辈传下的农具,走向了他熟悉的土地。我曾为父亲惋惜过,也曾为父亲伤感过,但是父亲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也曾想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为父亲写下一些文字,但是都没有成功。我得到的只有只言片语,这些很显然不足以支撑父亲的一生。
生活中父亲有些特立独行,一些事他总有自己的看法,一些人不管怎样他都不愿意去迎合。有时候,我也觉得父亲有些固执,但是好多时候,在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我对父亲充满了敬意。做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许这就是最洒脱的人生。虽然这样可能要经历太多的生活坎坷,但是在父亲看来再大的风雨自己擎伞抵御,顶风冒雨勇敢前行,这样的生活才有滋有味。
父亲也有些倔强,在种玉米上,别人犁一遍的地,他非要翻两遍。玉米一出苗,他就在地里转悠,生怕哪棵小苗被石子压住过早夭折。施肥的时候,他总是要尽量多上一些。等玉米拔节,长得一人多高时,他又会钻进玉米林去拔草,就怕那些野草跟玉米争水争肥。但是,如果遇上暴雨,或地里过水,有玉米被冲倒,我觉得应该把那些倒伏的玉米扶一扶,父亲却不管不顾,任由其自生自灭。
父亲的心中,总有自己的处世哲学原则。父亲的处世哲学和务农原则,好多时候让人无法理解。父亲的人生虽然说不上成功圆满,但是没有什么遗憾。就像他侍弄的那五亩玉米地一样,不管经历什么,每到深秋我家的院子里都会铺满黄澄澄的玉米。那些玉米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耀眼。这是从地里长出的金子,也是父亲心血的结晶。看到这些玉米,我心里秋阳高照,一片灿烂。我想父亲的心中也满是欢喜,只不过父亲的欢喜从来不会表现在脸上。
前两天打电话,父亲告诉我他种的玉米能掰了。我劝父亲时间还早,掰玉米可以缓一缓,他说自己先慢慢干,能收一点是一点。父亲最终还是早早地开始了他的行动。我想站在玉米地里的父亲肯定是幸福的,内心是充实的。经过自己的劳动,有了收获,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长满老茧的手,掰开金黄的玉米,动作熟练,不紧不慢,一株株玉米倒下,一穗穗玉米逐渐聚集成耀眼的黄,这样的场景怎能不令人动容!我觉得父亲就是一株玉米。他用自己的方式经营着人生,风雨独挡,困难独扛,然后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天,难道这样的境界不应该让人礼赞吗?
我觉得:我该抽点时间去看一看父亲的玉米地,然后学着父亲的样子蹲坐在地里,掰下一地的玉米,细细去品味父亲的生活。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和父亲一样,把自己活成家乡河道里一株顽强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