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溪,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几十年来,她用真实的身世演绎着活话剧,构造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说起缘溪,我与她真是缘如溪水流不断,情似群山话难休。缘溪村是石台县仁里镇的一个行政村。坐落在离县城2公里的一个山冲里。这里青山环抱,碧水长流,风光秀丽。境内有良田、山场,800多人在此繁衍生息。
20世纪80年代初,缘溪村被打上了全县有名的后进村的烙印,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和缘溪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1984年初,我作为县委工作队队长和4位同志第一次进驻全县二十一个后进村之一的缘坑村(后改为缘溪村)开展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教育,发展村级经济,改变后进面貌。在一次座谈会上,当时的村会计冯国珍说出的一串数字叫我大吃一惊。他说:1983年全村7个生产队123户513人,全年农副业总收入6.4万元,年人均收入113元。沉重的数字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从那时起,我们和村党支部及村民一起解放思想找原因、想办法,种植经济林,开发慈云洞,发展旅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起色。后来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这个村。到2003年,我又受县委指派,负责该村黄崖瀑布群的开发规划、景点布局命名和摩崖石刻修缮等工作。在那些日子里,我和同志们战酷暑抗严寒,翻山越岭,只为开发景点、规划路线,快速地打开黄崖瀑布群对外开放的局面,这也开启了缘溪村旅游业发展新路。
说来也巧,我退休后又被黄崖瀑布旅游开发公司聘请,参与缘溪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再一次零距离地接触了缘溪村,让我对缘溪村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深深的情感。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使缘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一个个艰苦创业的故事,一幅幅沧桑巨变的画卷,就在我的身边。我常常抽时间去缘溪村走走看看,和当地干部群众拉拉家常。而每一次的探访,每一次的所见所闻,我都感触颇深。
有言道,春风得意万花开,忽觉人从画里来。在最美山乡的石台,当人们沿着李白笔下的秋浦河畔,漫步到缘溪村口时,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十个大字耀眼夺目,叫人倍感振奋。看着看着,还没来得及多想,又一幅画面很快映入眼帘,新建的德上高速途经石台,纵横交错,势如长龙。飞驰的汽车犹如闪动的音符,在不停地演奏着一首进行曲,叫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时代自豪感。
沿着宽阔而又舒适的村旅游公路前行,又一幅新农村的画面展现在面前:一幢幢新楼房整齐排列,错落有序,坐落在缘溪河两岸。道道小桥、座座廊亭骑水依山,古朴典雅。村内墙壁上幅幅彩画、句句名言,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篮球场、乒乓桌等健身设施样样齐全。花园式的休闲广场在古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幽舒适。每到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当地人和外地游客,有的坐在亭廊里说故事,拉家常,谈笑风生;有的则放起了音乐,手拉手,跳起了健身操或广场舞。
每当我看到这种情景,便忆起了往昔,不由得打听当下的情况。村干部告诉我,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是1983年的近百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村有28户农户开起了农家乐,有近百人从事旅游服务业,他们的收入大幅增加。
说起旅游业,醉山野无疑是缘溪村的金字招牌。来到缘溪,举目眺望,那高耸入云、连绵起伏的群峰绿树成荫。尤其是那黄崖瀑布,崖高千丈,水从天来,银帘百折,雾绕风卷,宛如仙境。由黄崖直下的一脉清溪,如下凡仙女的裙裾,穿过密林,延伸至深潭,与野花、幽竹相伴。那镶在峭壁悬崖上的摩崖石刻,那叫人魂飞胆怯的玻璃栈道,那神奇的慈云洞……一幕幕壮观的景象,叫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听说,每年还有不少的游客来此观光写生、吟诗创作。
缘好恰逢盛世来,穷村巨变画屏开。
游人陶醉风光里,一曲欢歌释众怀。
是啊,缘溪是一幅多彩的画卷,一首壮丽的诗篇,更像是一朵山花,在石台的一个小山冲里,绽放着令人惊艳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