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08日
桂花香里忆江南
涂燕娜
  如果用一种味道形容秋天的江南,那一定是桂花味。秋风生起,一夜之间,满城皆是桂花香。
  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桂花树,第一次看到开得如此酣畅淋漓的桂花,第一次闻到如此浓到化不开的桂香。丝丝缕缕,润物无声融入城市乡村山川田野的每一个缝隙,每一个毛孔,为江南的入秋营造一场盛大的仪式。
  白居易忆江南,最忆的就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柳永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字,就将美景遍传天下。
  总以为桂花内敛,暗香,低调,原是不在江南的缘故。唯有秋天时节来一次江南,方能领略江南之秋,更确切地说,是桂花浩大的声势和其开得轰轰烈烈,制造了一场味觉的梦境,一场味蕾的迷失。
  夜宿东流,行走在老街,发现两个店铺间,有一个狭小而不起眼的弄巷入口,不留意难以发现,留意也不太容易找到。一条狭窄、深不可测的古老弄巷,是古镇的筋脉与血肉。循着弄巷往里走,才是走进了古镇的灵魂与生活深处。
  弄巷幽暗、寂静,深深长长,似无尽头,唯小红灯笼照路。七拐八绕,兜兜转转,走到弄巷尽头,忽见庭院,民宿到了。老板笑容可掬,说正想联系你,出去带路,通常客人走到弄巷口便找不到路了,没想到你能找得到。
  庭中歇息,抬望眼,月光皎洁明亮,将近一年最圆最亮的时候。云层流动,时隐时现,月下庭院,凉风习习。不忍错过如此静美的夜色,我坐下,泡上一杯茶,故乡情牵千里,江南尽在怀中。
  庭中一株桂花孑然独立,秋风吹过,满庭桂香。老板说,上个星期刚刚开放。来得好巧,赶上了这场秋天盛大的仪式。
  秋天,江南天气凉爽,白日短袖,夜晚加一件外套,刚好。天阶夜色凉如水,说的就是此刻吧。
  月下东流,诗意江南;白墙灰瓦,青石板路;长廊烟雨,枕水而居;风吹江面,汽笛声声;游人姗姗,光影绰约;绿柳垂绦,临水而照;老树深宅,九巷十弄;月华千里,人间秋思;清风桂香,一枕好梦。
  古镇的早晨,从第一块木门中打开的缝隙开始。小桥流水,门巷愔愔;一夜风过,桂子满地。一直钟爱古老朴素的青石板路,悠悠岁月从上面走过,万千前人从这里走过,那被磨得光滑的石面,依然保留着走过人的温度,或春风得意,或黯淡失意,或步履匆忙,或踟蹰徘徊,一脚一印,深深浅浅,印满人世的悲欢离合。
  村民在水边浣洗衣裳,三两妇女在唠家常,孩童嬉戏玩耍,便看到了小镇真实的内里,也是水乡人千百年来的生活气息。他们从容地在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中生存,将商业与生活融合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
  喧哗与安静,古典与现代,有过去,有未来,有商业,有生活,有游人,有居民,日子一如既往流走,古镇还在生活中。而我们皆是过客,在短暂的停留中,能看到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文化景观的多姿多彩,能体会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的,能触摸一些原始天然流传久远的东西,千篇一律中有一点不一样,那便足矣。
  古镇的迷人之处,大约在于为现代人保存了一份古老悠远的生活方式,一点遥远但还可及的诗意。从古典到当下,从诗词到生活,它依然延续这份绵长的历史文化与生活记忆,依然有着触手可及的温度。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千百年来人们对江南的情怀都是相似的,都是人心中的一轮月光。有些人在有限的节假日里千里奔赴古镇,为的是寻找一丝久违的失落的诗意。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回首向来萧瑟处,草木摇落,江南正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