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9日
擢擢菰叶长
孙剑
  天高云淡的秋日,父亲手持镰刀,脚穿高帮雨鞋,坚定地迈向河沟。他右臂微微扬起,镰刀在空中划过一道简洁而优美的弧线,刀刃在秋光里闪烁着微微寒光。父亲的动作精准而果断,弯腰、挥刀、割断,一气呵成。当父亲抱着一大捆湿漉漉的茭白缓缓从河沟边返回庭院,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剥去茭白的皮叶。
  茭白,发端于菰。菰所孕育的籽实即为菰米,往昔之时,菰米曾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位列于六谷之中,亦被称作“雕胡”,曾经养育了不计其数的平民百姓。“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杜甫的这句诗中所表达的对雕胡饭的念想,从侧面反映出雕胡饭的美味以及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不过,自唐代以后,菰遭受菰黑粉菌的侵袭,其茎部逐渐膨大,进而转变成茭白,而菰米却逐渐变得稀缺,这奇妙的转变,赋予了茭白独特而珍贵的价值。
  茭白身形挺拔,翠叶如剑有棱,于湖泊、池塘和水田边恣意摇曳。
  它如此孤寂,当人们为荷塘的清雅、芦苇的诗意赞叹不已时,它却默默无声,安然地任清澈之水潺潺流淌,瑟瑟之风徐徐拂动,既不与芦苇争思想高度,亦不嫉妒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千古美名,只是自在地做着逍遥的自己。
  于传统的中国画范畴之内,茭白的形影不多见,然而风中的茭白叶轻柔和缓。它唤你怀乡,撩你童年的回想,能使你的心灵随之静谧安宁。它隐匿于荒野,一簇簇、一团团地显现,常被置于边缘,成为一种点缀。因为点缀,有时候会成为另一种不可缺,它在山水田园之中默默生发,与其他自然元素一同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卷。“秋晚年中熟,湖乡未寂寥。”“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虽这些诗句未直接言及茭白,却能让人体悟到它悄然存在,这便是大自然的平衡与智慧。
  茭白的美味着实诱人,其在美食范畴的魅力远远超过在画作中的呈现。小炒一盘,搭配蛋、肉丝、鸡丝……美妙至极。西晋时江苏吴江人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起时,他想起家乡人正在品尝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决然辞官归乡。他宣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虽有当时局势混乱的缘由作为借口,但茭白等美食的诱人魅力无可置疑。清人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有茭白做法的记载,这位翰林院侍读学士对烹饪茭白深入钻研,光是刀口就提及了“拐刀块”“芡刀块”,“搭芡起锅”更是厨行的专业术语。
  食物往往皆具中药的效用,于中医典籍之内,茭白占据一席,《本草纲目》载有茭白具“解烦热,调肠胃”的功效。
  一日,途经乡野,秋色澄明,水鸟倏然掠过,茭白依其孤清与美丽,悄然静立河边,仿若一幅于天地水面间的清供雅作,落墨成格,神气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