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
加强名校(园)长研修 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11月11日,严华银工作站首期结业暨第二期揭牌仪式在池州市第一中学举行。
□ 记者 唐馥娴
“ 2024年10月31日,青阳县实验小学的教育科研成果展示会圆满落幕。就在当天,我收到了参与的国际教育论坛的邀请函,将代表学校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这真是一次意外的收获。”11月11日上午,严华银工作站首期结业暨第二期揭牌仪式在池州市第一中学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仪式上,青阳县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钱进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钱进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单元整合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多位教育专家的引领下,他不仅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还总结提炼出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论。这不仅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他个人的学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像钱进这样受惠于严华银工作站的首期学员都有类似的感受: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研究的方法,还找到了串联知识的金线,感觉自己正逐步成长为具备教育家型校长特质的领导者。
激发成长内驱力
培育教育家型教育管理者
“本次严华银工作站项目规划周密、指导精准、成效斐然。”池州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有关负责同志在严华银工作站首期结业暨第二期揭牌仪式上高度评价。活动现场,林跃文、曹文斌等校长学员以及严华银教授等导师代表,纷纷分享他们在学习研修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与宝贵收获。
严华银工作站项目由池州市教体局与江苏省师干训中心合作开展,历时3年。不仅邀请了严华银教授等顶尖教育专家担任导师,还精心设计了涵盖学习培训、业务指导、学术交流等多元化课程,确保研修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
在严华银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升华。他们深入学校一线进行观察诊断,赴长三角、广东等教育前沿地区考察学习,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还学会了如何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本土实践相结合。通过集中研讨、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多种形式,学员们的教育理解和办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逐渐展现出教育家型校长的气质与风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严华银工作站项目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致力于激发学员的成长内驱力,培育具有教育家特质的高素质教育管理者队伍。项目聚焦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引导学员进行深入思考与系统研究,帮助他们实现从经验型教育管理者向研究型、专家型教育管理者的转变。
三年来,学员们在研修过程中经历了从困惑到顿悟、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正如青阳中学党总支书记曹文斌所言:“每位学生都天生有才,每位学生都各有精彩。”学员们也在教育实践的探索中绽放出各自的光彩。他们不仅个人业绩斐然,更在所在学校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推动了学校内涵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严华银教授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位学员。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结业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实践,努力成为具有教育家情怀与智慧的新时代教育管理者。项目虽然结业,但学员们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他们正满怀信心地迈向更加辉煌的教育未来。
以“教育实践思想建构”为任务
开展三轮进阶式研究
在严华银工作站池州首期校长班研修项目中,来自池州市不同学校的校长们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实践思想变革。
项目的核心在于通过三轮进阶式研究,推动校长们的教育实践思想建构。
第一轮聚焦于教育理念的更新与碰撞,通过严华银教授等专家的引领,校长们深入研读《生命的意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等经典著作,并通过实地观察和诊断,对多所学校的办学实践进行深度剖析。这一轮研究帮助校长们拓宽了教育视野,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轮研究则侧重于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创新。校长们在严华银教授的指导下,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都术才在九华山风景区中心学校推行“立德树人、教育报国”的办学思想,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和品质。同时,他还积极参与长三角等教育前沿地区的考察学习,出版了个人专著《走在乡村教育的辽阔原野上》,该书系统阐述了他对乡村教育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成为乡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
第三轮研究则聚焦于教育实践思想的提炼与升华。校长们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实践思想体系。刘志峰在市直幼儿教育集团内全面推进“五统一管理”的集团化办园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效促进了园所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质量提升。与此同时,贵池区人民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锋针对城郊小学面临的师资不足、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创新课后服务路径,通过校际协作、经费筹集多元化、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加强家校沟通,有效提升了课后服务质效。青阳中学党总支书记曹文斌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扩大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开发培优课程,通过科普社团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至县实验小学校长汪洋则尝试将更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以“教育实践思想构建”为驱动的教育家型校(园)长的培育模式无疑是有益的探索,学员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专业成长的内涵”。
精准设计务求实效
步步为营深化研修
在严华银工作站首期3年的研修历程中,通过一系列精准设计的考察调研和研修活动,逐步推进并深化了校长们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工作站以“精准设计、注重实效、步步为营、深化研修”为核心理念,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为拓宽教育视野、汲取先进经验,工作站组织多次实地考察与调研。首期学员们先后深入我市13所学校及幼儿园进行“望闻问切”式的学校诊断,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为各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此外,学员们还走访了长三角、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的30余所名校名园,通过交流学习,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
在研修活动方面,工作站采用“集中研讨+分散自学”的混合学习模式。3年间,共举办16次集中研讨活动,围绕特定的教育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如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创新等。同时,学员们还参与多次线上和线下的专题报告、工作坊和读书会,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为了促进研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站还鼓励学员们结合本校实际,将所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通过实施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优化学校管理等途径,学员们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还推动了所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此外,工作站还定期举办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为学员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分享经验的平台。
在严华银教授的引领下,工作站首期通过精准设计的考察调研和研修活动,逐步推进并深化了校长们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还为我市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教育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