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
理念,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 林跃文
怀着虔诚的心情,我和56名同事一道,来到苏州进行研学培训。5天的时间虽短,却是收获满满,几位名师的讲座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教育强市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做法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其中,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校长李志华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和管理模式,以及刻进他骨子里的教育理念,这应该就是苏州实验学校高中部创建九年来快速发展的致胜法宝。
“我是来做教育的,不是来办学校的”
听到李校长的这句话时,我心头一怔,办学校不就是搞教育吗?听完李校长对教育理念的阐述,我终于懂得了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了他三十年来作为教育人的深沉教育情怀。
做教育,情怀不可少。“追寻教育真谛,造就完全人格,竭力打造教学相长的‘理想国’。”这就是李志华校长教育情怀的真实体现。
当今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裂变式更新,受教育者个性突出,不断升级的期望,都是对教育者最严峻的考验。教育者唯有不失情怀,以师者之高尚、智者之明慧,以水之容、云之静去守望教育这方圣土,方能为受教育者树立标杆,做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首先要把学校办成像个学校的样子”
“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是所有教育人都会思考和探索的命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
“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这或许是“理想学校”的衡量标准;“校园有育人的样子,领导有表率的样子,教师有师表的样子,学生有求学的样子”,这也是一种衡量标准。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学校都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所,承载着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活动的使命,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学校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以下原则:校园必须保持安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凡是不属于教师职能范围内的工作都应该被挡在校园之外;校园应该处处充满文化育人气息。学校作为育人场所,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课堂说教上,还应该体现在校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株花草树木上,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处角落都能育人;校园应该充满正能量。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师只有正能量满满、精气神十足,学生才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
所以,“把学校办成像个学校的样子”并非一件简单事,而是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广场舞很难培养出舞蹈家”
李志华校长指出,广场舞者虽然具备“热情、勤勉、自律、坚持、认真”的良好品质,但因缺乏“专业指导下的训练”,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故难培养出真正的舞蹈家。
李志华校长的话虽然音调不高,却让人醍醐灌顶。我不禁想:我们平时的教学、训练,和带学生跳广场舞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是否避免了简单和低水平的重复?我们的学生具备勤奋、刻苦、好学、自律、认真的优秀品质,为什么难出“舞蹈家”?我们的教师也具备“有情怀、有水平、肯奉献”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而“舞蹈家”产出率为什么低?我想原因不外乎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时代前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跳出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课标为统领,以教材、自编材料为抓手,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为培养目标,力戒简单、重复的刷题,针对学生实际去选题和做题,真正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齐跳广场舞的局面,最终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反思几天来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和教育先进地区相比,欠缺的不是教育情怀,不是生源素质,更不是教师能力水平,而是要紧跟新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而这正是未来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作者单位:池州市第十一中学)
怀着虔诚的心情,我和56名同事一道,来到苏州进行研学培训。5天的时间虽短,却是收获满满,几位名师的讲座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教育强市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做法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其中,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校长李志华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和管理模式,以及刻进他骨子里的教育理念,这应该就是苏州实验学校高中部创建九年来快速发展的致胜法宝。
“我是来做教育的,不是来办学校的”
听到李校长的这句话时,我心头一怔,办学校不就是搞教育吗?听完李校长对教育理念的阐述,我终于懂得了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了他三十年来作为教育人的深沉教育情怀。
做教育,情怀不可少。“追寻教育真谛,造就完全人格,竭力打造教学相长的‘理想国’。”这就是李志华校长教育情怀的真实体现。
当今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裂变式更新,受教育者个性突出,不断升级的期望,都是对教育者最严峻的考验。教育者唯有不失情怀,以师者之高尚、智者之明慧,以水之容、云之静去守望教育这方圣土,方能为受教育者树立标杆,做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首先要把学校办成像个学校的样子”
“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是所有教育人都会思考和探索的命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
“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这或许是“理想学校”的衡量标准;“校园有育人的样子,领导有表率的样子,教师有师表的样子,学生有求学的样子”,这也是一种衡量标准。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学校都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所,承载着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活动的使命,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学校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以下原则:校园必须保持安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凡是不属于教师职能范围内的工作都应该被挡在校园之外;校园应该处处充满文化育人气息。学校作为育人场所,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课堂说教上,还应该体现在校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株花草树木上,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处角落都能育人;校园应该充满正能量。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师只有正能量满满、精气神十足,学生才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
所以,“把学校办成像个学校的样子”并非一件简单事,而是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广场舞很难培养出舞蹈家”
李志华校长指出,广场舞者虽然具备“热情、勤勉、自律、坚持、认真”的良好品质,但因缺乏“专业指导下的训练”,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故难培养出真正的舞蹈家。
李志华校长的话虽然音调不高,却让人醍醐灌顶。我不禁想:我们平时的教学、训练,和带学生跳广场舞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是否避免了简单和低水平的重复?我们的学生具备勤奋、刻苦、好学、自律、认真的优秀品质,为什么难出“舞蹈家”?我们的教师也具备“有情怀、有水平、肯奉献”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而“舞蹈家”产出率为什么低?我想原因不外乎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时代前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跳出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课标为统领,以教材、自编材料为抓手,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为培养目标,力戒简单、重复的刷题,针对学生实际去选题和做题,真正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齐跳广场舞的局面,最终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反思几天来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和教育先进地区相比,欠缺的不是教育情怀,不是生源素质,更不是教师能力水平,而是要紧跟新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而这正是未来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作者单位:池州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