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1日
诚诚恳恳过春天

强雯,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约三百万字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岭上一号》《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
气温上升,鸣鸟啁啾,春日之喧是挡也挡不住地到来了。
在这样万物有生的时令里,平行地看几本与春日有关的书,更能感受到大自然里应外合的美妙。
《牡丹亭》读过多次,在春日里重读,只觉每个字,每句话都情深义重,风趣盎然,恨不得将它逐字背下来,吐出来,整个人都气韵芬芳了。
故事紧凑,词语精要。从杜丽娘听从父诫母劝把书读,到听了私塾先生的“关关雎鸠”,直至乘阳气行春令,起后花园游赏之兴,无限春愁荡然回肠,这愁并不全是忧愁,而是喜乐中的忐忑,一点怅然,正好符合春日心情,要理正事,也要有逸情。于是,赏春好,但不能大开大放。农事最是繁忙,然而闺阁家,也不能全是享乐。“佳人拾翠春亭远,侍女添香午院清”。所以各物还是要各归其类,不能因春到来,伤了秩序。
这些时令、劝警、秩序,在一派关不住的内心、气息中,也有个清新的美感。
春日读“情”,也顺带看汤显祖的另一部名篇——《紫钗记》,这部以唐代话本《霍小玉》为基础而写就的剧本,词句也颇为奇妙。“不遇佳人,何名才子”“得路云从足下生”这一类的思想、语言,着实让人莞尔。活泼泼的百姓语言,底色人间,在艳词满布的剧本里,透露出一番争新“春信”。这些都收录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临川四梦》里。
古人的“情事”看多了,不免犯困,信手翻阅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重读张恨水已久。故事早就熟悉,只是想看出一些其他经络,或为己用。也是凑巧,正好看到金家少爷向冷小姐求婚,虽然青涩,但这一幕发生在春日两人赴约的山头,青春激扬,气息爽然,虽为后来分道扬镳埋下了轻率的伏笔,但正应和着春日好景,万般皆答应。这与《牡丹亭》里杜丽娘的春怨、春困、春懒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向往去春天的山间走走,到底有些活泼气。
但人是渺小的,有时不免妄自尊大,看着地图上,这处方便,那处捷行,便以为自己可以无所不适,而实际上人是容易疲倦的,精力一不够,休息不足,便无意任何美景美情。种种经验突袭心中,担心败兴而归。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春日里最喜欢的,是在阳光铺满的沙发上轻眠。这温度不冷不热,不骄不躁,一个小盹,一刻钟功夫,便能让人精神焕发。
春日花事荼蘼,樱花、玉兰、梨花、李花、金钟吊兰、郁金香全都应季而绽,更别说,随时都静待佳放的香水百合,晶莹剔透的小柱头,春情勃然,香味更见浓郁。
重庆的阳和之日不多,在厚厚的白云中欲露不露,中午的时刻,才能看见一团白球飘忽云间,多云,是重庆春天里最常见的,有时到下午四五点,才能看见夕阳妥妥当当地挂在天际口上,这一刻的阳光便让人倍觉珍惜。
天竺牡丹褪去酱红色的外围花瓣,个个展露出玉色,连续的好日加速了它的新陈代谢,断断续续地看四库全书版的《唐人万首绝句选》。
这是春日极佳的消遣,说是消遣,是指可以看几首便搁下,古诗这种文体,需要时间来消化,不比小说,得一口气读完,胸中块垒,方可消除。若古诗歌要一口气读完,事倍功半。看看花事,观观云起,虚静之处才可让知识、文辞、智慧入驻内心。这是一种气息。如《春日思归》《春情》《江南逢故人》等,皆有美意。“梅花犹带雪,未得试春衣”,仿佛眼前美景,而确实是眼前美景进入了诗句。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更宜在此时平行阅读。
唐朝司空图所著的《二十四诗品》,薄薄一本却字字珠玑,谈论唐代及以上朝代的古诗诗话,作者司空图言辞斐然,意义深厚。
从雄浑到冲淡,再到沉着,每一种诗歌的风格都和诗人的修养,气韵,眼界,格局相关,这些诗论本身就是一副又有意象,又有画面,又有意境的诗歌,不知不觉满口生香,眼界璀璨,“玉壶买春、赏雨茆屋”“神存富贵、始轻黄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这些对古诗品格的坚定,何尝不是一幅幅画意漫卷的好诗。春日里的樱花,玉兰,姹紫嫣红,不胜美丽,没有比这更合意的内外之物了。
司空图力推的雄浑、冲淡之诗品,与他道家的思想不无关系,“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其淡泊的寓意,隐逸的人生态度,隐藏在他对诗歌的鉴赏里,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以静待动的处事态度。
喜欢这本书,在淡远处见真情,于质朴中存厚味。
相逢晚了些,却也刚刚好。
在春日的温煦中,读此书,恍惚感受到太和之气、阴阳之道的交融。
阳台上的月季又绽放了四朵,这淡金粉色的花朵开得比玫瑰还烈,还有四朵在微开的路上。
古典文学不宜快,宜慢,如春日游园、赏花一般,听凭气息忽浓忽淡地飘来。
春夜难尽,香水百合之味更见浓郁,充盈在雪白四壁间,细看花蕊小柱头已探出三四个,上面沾满了枣红色花粉,立即抽出《洛神赋》读起,感其夸张、华美、铺陈、劲健之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既是对洛水女神的献词,向天地神灵的爱的呼喊,也可看作是曹植对自我内在丰赡的赞誉。
曹植虚构了一场与洛神的相会,返虚为浑,积健为雄。这是司空图对好诗雄浑之气的概括,送给《洛神赋》,也是熨帖的。
花与古文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