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7日
古镇年味浓 老街正青春
□ 记者 陆寒芳
办年货、看非遗、赏美景……蛇年春节日益临近,承载千年历史的东至县东流镇,在保护与开发中焕发新生机,年味历久弥新。
1月21日,冬日暖阳。在东流镇,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晒着香肠、腊肉,厨房里油锅“嗞嗞”作响、香气四溢,大家正忙着制做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美食——炸圆子。居民傅玲凤站在灶台前一手拿漏勺一手拿筷子,身边盘子里放满了炸好的萝卜圆、肉圆、豆腐圆。“我们家里人都爱吃这个,过年烫锅子、红烧都行。”傅玲凤笑着说,“炸圆子就是寓意团团圆圆,希望新的一年里全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举办民俗活动是东流镇居民迎新春的传统方式。锣鼓响起,花篮挑起,旱船游走,手持蒲扇的“小丑”来回走动……东流旱船灯表演让老街年味更浓了。“东流旱船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的一部分,融合了民间舞蹈、音乐、手工技艺、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也表达了我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船娘子”扮演者江雪霞介绍。
在东流老街的戏迷俱乐部里,黄梅戏、文南词等传统戏曲轮番上演,居民游客聚在这里喝茶听曲、切磋技艺。文南词非遗传承人叶江红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表演传统剧目的同时,还创作了《高额彩礼要抵制》《民生工程似朵花》等新剧目,“我们希望让非遗融入群众生活、丰富老街业态,更好助力东至文旅产业发展。”
沿东流老街西行,拾级而上来到菊江亭,能实地感受北宋诗人黄庭坚笔下“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的胜景。“这是我前几天在‘网红沙滩’拍到的江豚嬉戏画面。”居民方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视频。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深入推进,“鱼翔浅底江豚跃”已成为长江东流段的常景。
而这一切离不开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与参与。当天,全省首个民间长江环保组织——安徽长江环保协会位于东流镇的办事处暖意洋洋、气氛热烈,这里正在举行一场新春座谈会,协会与东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商讨新的一年如何加强协作,共同保护一江碧水。“近年来,我们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立法工作,促成了东流港区船舶防污染联盟的成立。2025年,我们将加强人防和技防措施,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长江污染防治、水生生物保护、公众宣传教育等工作,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该协会会长胡师斌表示。
春节将至,黄山客商马光飞却还没做好回乡过年准备:“如果客人太多,我就留在老街过年!”自2023年“结缘”东流镇,到2024年与东至县乡村振兴集团达成合作,马光飞对东流老街的一处老宅进行修缮和改造,并创办了菊邑源舍和菊邑茶舍,为游客提供美食、住宿、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自去年10月份试运营以来,每逢节假日,菊邑源舍的客房与餐饮包间基本爆满。
近年来,东流镇在加大对老街明清古民居保护力度、提升集镇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与东至县乡村振兴集团协作,积极引入民宿、特色餐饮、手工坊等旅游业态,打造集康养、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这两年,老街游客渐渐多了,我的小摊生意也好了不少。”老街居民方立平高兴道。
今年东至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托陶公祠、东流老街、菊花博览园,培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科普研学为一体的菊文化业态,打造陶渊明诗酒田园生活体验目的地。“东流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我们也正发挥自身运营优势,规划和布局新业态,吸引更多客流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民游客就能见到一个古老又全新的东流古镇。”展望未来,马光飞信心十足。
办年货、看非遗、赏美景……蛇年春节日益临近,承载千年历史的东至县东流镇,在保护与开发中焕发新生机,年味历久弥新。
1月21日,冬日暖阳。在东流镇,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晒着香肠、腊肉,厨房里油锅“嗞嗞”作响、香气四溢,大家正忙着制做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美食——炸圆子。居民傅玲凤站在灶台前一手拿漏勺一手拿筷子,身边盘子里放满了炸好的萝卜圆、肉圆、豆腐圆。“我们家里人都爱吃这个,过年烫锅子、红烧都行。”傅玲凤笑着说,“炸圆子就是寓意团团圆圆,希望新的一年里全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举办民俗活动是东流镇居民迎新春的传统方式。锣鼓响起,花篮挑起,旱船游走,手持蒲扇的“小丑”来回走动……东流旱船灯表演让老街年味更浓了。“东流旱船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的一部分,融合了民间舞蹈、音乐、手工技艺、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也表达了我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船娘子”扮演者江雪霞介绍。
在东流老街的戏迷俱乐部里,黄梅戏、文南词等传统戏曲轮番上演,居民游客聚在这里喝茶听曲、切磋技艺。文南词非遗传承人叶江红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表演传统剧目的同时,还创作了《高额彩礼要抵制》《民生工程似朵花》等新剧目,“我们希望让非遗融入群众生活、丰富老街业态,更好助力东至文旅产业发展。”
沿东流老街西行,拾级而上来到菊江亭,能实地感受北宋诗人黄庭坚笔下“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的胜景。“这是我前几天在‘网红沙滩’拍到的江豚嬉戏画面。”居民方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视频。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深入推进,“鱼翔浅底江豚跃”已成为长江东流段的常景。
而这一切离不开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与参与。当天,全省首个民间长江环保组织——安徽长江环保协会位于东流镇的办事处暖意洋洋、气氛热烈,这里正在举行一场新春座谈会,协会与东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商讨新的一年如何加强协作,共同保护一江碧水。“近年来,我们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立法工作,促成了东流港区船舶防污染联盟的成立。2025年,我们将加强人防和技防措施,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长江污染防治、水生生物保护、公众宣传教育等工作,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该协会会长胡师斌表示。
春节将至,黄山客商马光飞却还没做好回乡过年准备:“如果客人太多,我就留在老街过年!”自2023年“结缘”东流镇,到2024年与东至县乡村振兴集团达成合作,马光飞对东流老街的一处老宅进行修缮和改造,并创办了菊邑源舍和菊邑茶舍,为游客提供美食、住宿、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自去年10月份试运营以来,每逢节假日,菊邑源舍的客房与餐饮包间基本爆满。
近年来,东流镇在加大对老街明清古民居保护力度、提升集镇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与东至县乡村振兴集团协作,积极引入民宿、特色餐饮、手工坊等旅游业态,打造集康养、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这两年,老街游客渐渐多了,我的小摊生意也好了不少。”老街居民方立平高兴道。
今年东至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托陶公祠、东流老街、菊花博览园,培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科普研学为一体的菊文化业态,打造陶渊明诗酒田园生活体验目的地。“东流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我们也正发挥自身运营优势,规划和布局新业态,吸引更多客流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民游客就能见到一个古老又全新的东流古镇。”展望未来,马光飞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