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5日
深山一朵“菇” 致富有“蘑”力

图为村民们正将菌种填装进椴木孔中。 通讯员 程娜 摄
□ 通讯员 施诚
东风浩荡,大地回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森林覆盖率约90%的木塔乡统筹推进木塔、富丰、祝山3个村成立椴木香菇种植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技术共享、市场共拓,建起冷藏烘干库一个,通过抱团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用“蘑”法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产业蓄力好“钱”景
一朵“菇”的魅力在何处?
味道鲜美、菇体厚实、香气沁人… …椴木香菇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前景十分广阔。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木塔乡发展椴木香菇产业的关键。去年12月,该乡木塔村两委通过走访、考察、选址,建起椴木香菇种植基地。
在基地里,30多名村民正在分组劳作,他们用电钻在椴木上打孔,再将菌种仔细填装进孔中,然后用木锥压实,让菌丝接触椴木以便更好地萌发… …一系列操作后,一根根椴木菌棒制作完成。
“我村收购213吨不同品种的椴木,引进优质菌种,可以产生不同的种植效益。”木塔村党支部书记方满三说,“我们种植椴木香菇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还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发展林下经济,让村民鼓了腰包。“我负责给椴木打孔,工资日结,每天150元,从家里骑电动车到基地大概10分钟,一天工作8个小时,每年能多挣3万块钱,活不累,还离家近!”村民薛志平说。
抱团发展探“兴”路
一朵“菇”的华丽绽放,激活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
当前,除了木塔村,富丰村和祝山村的工人们也在争分夺秒地开展椴木香菇生产工作,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林下椴木香菇种植是我乡近两年新引进的高端食用菌项目,去年祝山村率先种植,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木塔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段家正介绍,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统筹推动下,木塔、富丰、祝山3个村成立了椴木香菇种植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技术共享、市场共拓,建起冷藏烘干库一个,通过抱团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我村一共收购了226吨椴木种植香菇,每天可吸纳30余名工人务工,菌种发酵之后再搬到山上,进行林下种植,还需人员管理、养护。”富丰村党支部副书记曹金能介绍。
在祝山村椴木香菇种植基地,一排排厚实的椴木竖立在茂密的林木之下,菌棒上朵朵褐伞状香菇正蓬勃生长,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菌香。
“我们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椴木香菇产业,提升产品质量、申报有机产品、加大销售推广,并结合林下采摘项目和研学基地开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祝山村党支部书记汪立新说,去年该村投资10万元种植了椴木香菇,今年又增加了投资,扩大了种植规模。
增收致富有“蘑”力
春风拂过菌棒,催开朵朵“致富伞”。
近年来,该乡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紧紧抓住椴木香菇市场利好趋势,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群众收入稳步提高,集体共富基础不断夯实。
“ 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程,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发展椴木香菇等特色产业,持续在扩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段家正表示,我们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乡半数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香菇产业全覆盖,种植规模达到600万斤,年产鲜香菇30万斤,助力村均集体经济年增收超35万元。
小小香菇,一头连着“菜篮子”,一头连着“钱袋子”。截至目前,全县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15家,种植香菇、黑木耳、羊肚菌、金耳、灵芝等食用菌8800亩,2024年该县食用菌产量达10.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6亿元。
春天的脚步催人奋进,乡村的“菇”事正在续写。东至将因地制宜,持续深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规模、延伸链条、突出特色、提升产业附加值,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探寻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