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小“闷葫芦”摆摊记
儿子自小腼腆内敛、沉默寡言,升入中学后依然“沉默是金”,与那些“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同龄孩子相比,性格“优劣”云泥尽显。为了助其摆脱小“闷葫芦”的性格短板、提升沟通交流的能力,我决定陪他一起摆摊。
摆摊卖啥好呢?一番搜寻过后只能忍痛割爱,将收藏的部分过期杂志售卖出去。我与儿子约定:铜版纸彩印的杂志每本售价1元、轻型纸印刷的杂志每本售价5角,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概不还价。而且这次“经商”,他任“经理”,我是“秘书”,“经营大权”由他掌握,“盈亏”全看他的能力。
晚上我们拖着一行李箱杂志来到小区附近的街市,找一处空地铺上油布,再把一摞摞杂志按照纸张类型次第摆开,然后坐等顾客光临。其实“经商”对我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想得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却抹不开身,但是为了“生意”红火,我只能履行“秘书”之责,低头建议“经理”吆喝。儿子问我:“怎么吆喝?”我硬着头皮悄声教他:“ 像这样——快来看看过期杂志低价卖啦!”儿子让我给他示范:“你大大方方地对行人吆喝,别像做贼似的对我说,让我好好学学。”儿子咄咄逼人的架势令我甚为难堪,为了避免自己当众“出丑”,我让他立即付诸实践:“你直接吆喝就行,今天主要是锻炼你的口才与社交能力。”见我不肯“传道授业”,儿子便对我的建议置若罔闻。说来也是,我自己都羞于开口吆喝,何况青春期的孩子呢?单纯的说教无法令人信服,于是我便在心里酝酿腹稿,今晚无论如何都要声情并茂地给儿子“上一课”。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摊位上开始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光顾,他们一边翻阅杂志一边询问价格。儿子每次报价之前都会用求证的眼神看我,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看我干啥?价格不都提前定好了吗?你直接告诉人家!”于是儿子便如实报价,表情波澜不惊,俨然卖多卖少无关紧要的样子。半个小时过去只卖出10本杂志,而我还没有鼓足勇气给儿子“上课”。
眼看这样“斯文”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我清清嗓子冲熙攘的人群发出第一声“振聋发聩”的吆喝:“快来看看过期杂志低价卖啦!”如此一来果然招引不少顾客,即便他们不买,大多也会在摊位前驻足翻阅,给我们增添了人气。我趁机告诉儿子:“现在行了吧?你也学我这样吆喝,争取早点把杂志卖掉,卖完咱就回家。”也许儿子也不想在外久待,他不仅豪爽地开启了金口,还对“台词”进行了丰富创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过期杂志低价售卖;带份精神食粮回家,享受健康美好生活。”“经理”出手与众不同,更多的顾客络绎而来。我不禁喜形于色,想让小“闷葫芦”在这么多人面前开口吆喝委实不易,而且他的揽客之词颇具创意,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其实,儿子对我这种售卖杂志的行为颇有微词,说我硬生生地把高雅的事情做出了菜市场的味道,真是有辱斯文。我非常委屈,我何尝不懂风雅?如果儿子素日舌灿莲花我又何必今日如此?有谁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不过既然儿子言之有理,我就应该扬长避短,适当顾及“读书人”的颜面,于是便同意他停止吆喝。毕竟,爱读书的人自会闻香而来,否则不管怎么吆喝都无济于事。
许是售卖“精神食粮”的摊位就我们一家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购买杂志的顾客越来越多,他们不停地向儿子询价,俨然把他当成不可或缺的“少年摊主”、将我视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儿子一边面带微笑地回答顾客的咨询一边有条不紊地收款,宛若久经风云的商贾。两三个小时过去,百余本杂志业已售罄。
通过这次摆摊,我发觉自己有点杞人忧天。原来儿子并非小“闷葫芦”,亦无社交障碍,他侃侃而谈的另一面,我只是鲜少看见而已。身为家长,更不应该想当然地给孩子乱贴“标签”。
摆摊卖啥好呢?一番搜寻过后只能忍痛割爱,将收藏的部分过期杂志售卖出去。我与儿子约定:铜版纸彩印的杂志每本售价1元、轻型纸印刷的杂志每本售价5角,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概不还价。而且这次“经商”,他任“经理”,我是“秘书”,“经营大权”由他掌握,“盈亏”全看他的能力。
晚上我们拖着一行李箱杂志来到小区附近的街市,找一处空地铺上油布,再把一摞摞杂志按照纸张类型次第摆开,然后坐等顾客光临。其实“经商”对我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想得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却抹不开身,但是为了“生意”红火,我只能履行“秘书”之责,低头建议“经理”吆喝。儿子问我:“怎么吆喝?”我硬着头皮悄声教他:“ 像这样——快来看看过期杂志低价卖啦!”儿子让我给他示范:“你大大方方地对行人吆喝,别像做贼似的对我说,让我好好学学。”儿子咄咄逼人的架势令我甚为难堪,为了避免自己当众“出丑”,我让他立即付诸实践:“你直接吆喝就行,今天主要是锻炼你的口才与社交能力。”见我不肯“传道授业”,儿子便对我的建议置若罔闻。说来也是,我自己都羞于开口吆喝,何况青春期的孩子呢?单纯的说教无法令人信服,于是我便在心里酝酿腹稿,今晚无论如何都要声情并茂地给儿子“上一课”。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摊位上开始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光顾,他们一边翻阅杂志一边询问价格。儿子每次报价之前都会用求证的眼神看我,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看我干啥?价格不都提前定好了吗?你直接告诉人家!”于是儿子便如实报价,表情波澜不惊,俨然卖多卖少无关紧要的样子。半个小时过去只卖出10本杂志,而我还没有鼓足勇气给儿子“上课”。
眼看这样“斯文”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我清清嗓子冲熙攘的人群发出第一声“振聋发聩”的吆喝:“快来看看过期杂志低价卖啦!”如此一来果然招引不少顾客,即便他们不买,大多也会在摊位前驻足翻阅,给我们增添了人气。我趁机告诉儿子:“现在行了吧?你也学我这样吆喝,争取早点把杂志卖掉,卖完咱就回家。”也许儿子也不想在外久待,他不仅豪爽地开启了金口,还对“台词”进行了丰富创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过期杂志低价售卖;带份精神食粮回家,享受健康美好生活。”“经理”出手与众不同,更多的顾客络绎而来。我不禁喜形于色,想让小“闷葫芦”在这么多人面前开口吆喝委实不易,而且他的揽客之词颇具创意,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其实,儿子对我这种售卖杂志的行为颇有微词,说我硬生生地把高雅的事情做出了菜市场的味道,真是有辱斯文。我非常委屈,我何尝不懂风雅?如果儿子素日舌灿莲花我又何必今日如此?有谁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不过既然儿子言之有理,我就应该扬长避短,适当顾及“读书人”的颜面,于是便同意他停止吆喝。毕竟,爱读书的人自会闻香而来,否则不管怎么吆喝都无济于事。
许是售卖“精神食粮”的摊位就我们一家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购买杂志的顾客越来越多,他们不停地向儿子询价,俨然把他当成不可或缺的“少年摊主”、将我视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儿子一边面带微笑地回答顾客的咨询一边有条不紊地收款,宛若久经风云的商贾。两三个小时过去,百余本杂志业已售罄。
通过这次摆摊,我发觉自己有点杞人忧天。原来儿子并非小“闷葫芦”,亦无社交障碍,他侃侃而谈的另一面,我只是鲜少看见而已。身为家长,更不应该想当然地给孩子乱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