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2日
广阳古镇
  □ 通讯员 胡丰炘 丰吉 汪皖平
  广阳自古为鱼米之乡。城北以陵阳山为靠榻,南濒舒溪河城堑,城池坐落在一块384公顷的沃土上,西至柳家梁,东连洪田畈,东西长10公里。舒溪河南侧,由秧溪、和平、乌石、夏村连成一片平畴沃土,是皖南山区中部的粮油宝库。舒溪河流经广阳,北岸接纳陵阳河、永丰的洙溪、新华的汤家河,南岸则注入秧溪、婆溪,舒溪河河床在此处变宽,河面宽达一二百米,水量丰沛,形成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徽宁古道纵贯南北,与舒溪河在这里呈十字形交汇,民国年间以徽宁古道为基线的大(渡口)——岩(寺)公路径直通过广阳。
  广阳物产富饶,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历来异常活跃。《石埭县志》曰:“洪武五年,民心安定,各行复业,沿舒溪河街市货客贸易兴旺。”又曰:“在回驴岭上晚间北望,南门沿河街市店家灯火与河中游船灯火交相辉映,人称‘小秦淮’”。可见广阳之繁华。
  广阳城是风水宝地。旧志描绘道:“ 山屏耸秀,水带回澜,林木辉映,舟车络绎,扼险守要,固当一方之保。”民谣曰:“前金山(指今太平湖镇古芒村),后银山(陵阳山),中间夹块玉石滩(舒溪河和两岸畈区)。”舒溪河南是一片茂密葱茏的树林,有如广阳城池的屏障。
  明代以前,广阳城以土筑墙,有东门、小东门、正南门、毓秀门、小南门、南门、西门、西北门、正北门、东北门共10座,到明嘉靖四十五年改为砖砌,改为五座门——东来宁门、南仪凤门和小南门清舒门、西金城门、北望华门,都有城楼,东、西门各设一座水关。清乾隆二十九年丈量,城高一丈六尺、厚八尺、周长三里多。民国时期,有大小东门、大小南门、东门、西门、北门等。城区平面图呈椭圆形,面积近1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城区域向西有所扩大。
  明朝中后期的城区格局,主要商业街道是与东西大街相连接的“河城街”,由石板铺成;以南门、北门为中轴线,县衙、公馆等在中轴线以东,关王庙、县递铺、牢狱、仓库在中轴线西,文庙、儒学、文昌庙、演武场等在西门外。房屋采用砖木结构,单层平房和两层楼房。
  至清末民国时期,“河城街”消失,主要街道让位于东西通城大街,叫西门大街,宽约五米,由石板铺成。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巷道短窄,多是平房。古城规模不大,但古街房舍密集,除了县衙机构,还有酒馆、店铺、旅社、作坊等,兴盛之时商家有130余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明清古建筑仅存文庙、五猖庙、城隍庙、城楼、毕府、古塔和六座宗族祠堂。
  随着广阳古街逐渐改造或新建,广阳镇面貌又增添了新气象,如新建占地2460平方米的影剧院。新建的公共设施和机关单位用房,大都为两层徽派建筑。据测量,古城内石板街道有6860平方米,古城内外新建道路1800米,公房、民宅的建筑面积共计1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