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9日
持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本报讯(记者张艺楠)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创业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帮扶重点人群等系列举措,持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村振兴创业园34家,覆盖31个涉农乡镇(街道),吸引330余家企业入驻,2024年园区总营收达26.5亿元,带动1.13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市按照“产业融合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发展思路,将乡村振兴创业园打造成农民创业就业新平台。园区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整合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农户既可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又能参与园区务工或配套生产,实现增收渠道“多点开花”。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注册登记、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方面推出“政策包”,全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分别增至5597家和1705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243家和399家。
在激发产业动能的基础上,我市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施精准帮扶。通过“一户一策”动态管理,179户重点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开发式帮扶与兜底保障相结合的措施。其中,对88户有劳动能力家庭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对91户无劳动能力家庭强化低保、医疗等综合性保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我市按照“产业融合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发展思路,将乡村振兴创业园打造成农民创业就业新平台。园区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整合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农户既可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又能参与园区务工或配套生产,实现增收渠道“多点开花”。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注册登记、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方面推出“政策包”,全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分别增至5597家和1705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243家和399家。
在激发产业动能的基础上,我市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施精准帮扶。通过“一户一策”动态管理,179户重点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开发式帮扶与兜底保障相结合的措施。其中,对88户有劳动能力家庭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对91户无劳动能力家庭强化低保、医疗等综合性保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