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春雨煮笋香
一声惊雷,几场雨过,春笋纷纷拱出了地面,“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诗经》记载“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颇为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取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和增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李渔直言:“笋不与肉为友”,将笋喻为君子,肉喻为小人,笋沾了肉就变俗,人吃了肉就庸俗。文人墨客的雕琢,让春笋在食客心中变得神圣:食之,平添了雅趣,惊艳了舌尖,涤荡了灵魂。
但在江浙人的餐桌上,春笋却大多用于炖肉。将新鲜的春笋与咸肉一起炖煮,平常的肉汤立马灵动起来,一口下去,体会一番雅俗结合的食趣,它有一个形象的名字— —腌笃鲜。而对爱吃腊味的湖南人来说,春日的炒锅里,也少不了腊肉和春笋联袂上演的“双人舞蹈”。真应了苏轼那句:“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春笋下市后,竹林间就会冒出鲜嫩的小竹笋,将美味延续了整个春天。不过,菜市里剥好的白嫩嫩的笋子,我是从来不会买的。仿佛因为少了寻觅和给笋子“宽衣解带”的过程,吃的乐趣也少了大半。周末,约上三两朋友,去周边的山坡拔笋子,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切上几片五花肉爆出油,加入焯水后的小竹笋翻炒,出锅前加少许酱油和蒜叶。笋白、蒜青,笋清甜,肉咸香,吃的便是一个鲜灵。还有一种大众做法,把小竹笋和酸菜同炒,用来佐粥,也是极佳的。
一时吃不完的鲜笋,焯水后用保鲜袋裹好放在冷冻室里,吃之前解冻一下,也是很方便的。但我始终觉得鲜味少了很多,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为了孩子,母亲是不会嫌麻烦的。每每这个时节,她便要和父亲拔来整袋的小竹笋,一根一根去壳,焯水,太阳底下晒成笋干。能将春风的和煦、春雨的滋润、春光的明媚齐齐封存于笋干中,这不是奇迹,是人间至真的母爱。
闲来无事,翻出冰箱里的干鸭腿。那是母亲腊月里腌制风干的,极咸。思忖之下,只有用笋干烧制,既解油腻,又吸盐分。将鸭腿剁成小块爆香后,淋入料酒,放进事先泡发的笋干,小火煨至软烂,揭开锅盖,令人不自觉鼻翼扇动。鸭肉出其香,竹笋出其鲜。尝上一口,鸭肉紧实,又带着竹笋特有的清香,笋节中吸满了鸭油,弥补了粗纤维食物的不适口。执一杯温好的黄酒,临窗听雨,无论是对饮还是独酌,就着春雨煮笋香,时光不老,下酒正好。
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诗经》记载“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颇为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取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和增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李渔直言:“笋不与肉为友”,将笋喻为君子,肉喻为小人,笋沾了肉就变俗,人吃了肉就庸俗。文人墨客的雕琢,让春笋在食客心中变得神圣:食之,平添了雅趣,惊艳了舌尖,涤荡了灵魂。
但在江浙人的餐桌上,春笋却大多用于炖肉。将新鲜的春笋与咸肉一起炖煮,平常的肉汤立马灵动起来,一口下去,体会一番雅俗结合的食趣,它有一个形象的名字— —腌笃鲜。而对爱吃腊味的湖南人来说,春日的炒锅里,也少不了腊肉和春笋联袂上演的“双人舞蹈”。真应了苏轼那句:“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春笋下市后,竹林间就会冒出鲜嫩的小竹笋,将美味延续了整个春天。不过,菜市里剥好的白嫩嫩的笋子,我是从来不会买的。仿佛因为少了寻觅和给笋子“宽衣解带”的过程,吃的乐趣也少了大半。周末,约上三两朋友,去周边的山坡拔笋子,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切上几片五花肉爆出油,加入焯水后的小竹笋翻炒,出锅前加少许酱油和蒜叶。笋白、蒜青,笋清甜,肉咸香,吃的便是一个鲜灵。还有一种大众做法,把小竹笋和酸菜同炒,用来佐粥,也是极佳的。
一时吃不完的鲜笋,焯水后用保鲜袋裹好放在冷冻室里,吃之前解冻一下,也是很方便的。但我始终觉得鲜味少了很多,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为了孩子,母亲是不会嫌麻烦的。每每这个时节,她便要和父亲拔来整袋的小竹笋,一根一根去壳,焯水,太阳底下晒成笋干。能将春风的和煦、春雨的滋润、春光的明媚齐齐封存于笋干中,这不是奇迹,是人间至真的母爱。
闲来无事,翻出冰箱里的干鸭腿。那是母亲腊月里腌制风干的,极咸。思忖之下,只有用笋干烧制,既解油腻,又吸盐分。将鸭腿剁成小块爆香后,淋入料酒,放进事先泡发的笋干,小火煨至软烂,揭开锅盖,令人不自觉鼻翼扇动。鸭肉出其香,竹笋出其鲜。尝上一口,鸭肉紧实,又带着竹笋特有的清香,笋节中吸满了鸭油,弥补了粗纤维食物的不适口。执一杯温好的黄酒,临窗听雨,无论是对饮还是独酌,就着春雨煮笋香,时光不老,下酒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