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单手投篮的少年
徐惠林
  每周六周日,倦读后,为松松筋骨,我都下楼在小区东南边的篮球场,打会儿篮球。步入球场,东西两个半场,每次一个半场的篮板下,都集了或一或二单独自玩的人,就像我。而另一个半场,多有五六个孩子,或初中生或小学生的模样。场外,还有更小的孩子,在家长陪护、鼓励下,他们也不住地拍球、滚球。少量玩球的属于家长级,我也算是其中年龄大的,一些孩子叫我大叔或大伯或大爷,我都高兴应声回复。见着另一个半场比赛很欢,有时我这面自玩的半场中,又来了几个少年,自拍自投一会儿后他们觉着不过瘾,要拼成一个小队打比赛,有时人数不平衡,要我参加,我也乐意入队。老夫搂球少年狂,几代人混合赛,也是一景。
  今日,条件好了,几乎每个进场打球的人,都自带了一只或大或小的篮球。很难想象,我们这代乡村长大的孩子,那时一个学校才一两只篮球,很少见到足球。至少我自己,直到读初中,体育课上才单独触摸、运投篮球,知道了“三步上篮”,明白了何为两分、何为三分投篮,怎样才会罚分,如何抢篮板球。城里的少年,更有机会打球,也十分投入。有时晚上我散步回来,已较迟了,老远听到他们在球场里大呼小叫。靠近场外的铁丝网驻足,星空之下,借路灯之光,我看到孩子们那机敏的身影,在球场穿梭跳跃。
  这个周日下午四时许,我自带篮球进场,在空出比赛的东半场,一个人自打了一会儿。一个三分球进网后,我快步篮板下接自网而下的球。兴致处一转身,差点撞着了一贴近的身体。定看,是一位消瘦的少年,大约是一个初中生。他左手圈着一只篮球刚进我所在的半场,球场上身体触碰再正常不过,有时还会冲撞。我一惊,发现这少年的右手被白纱布裹了小半段,一条白袋子勾着吊在了脖子上。我后背险些碰着他的手臂,他却一点不惊慌,依然自顾自地拍球。我看清了是这球场上熟悉的面孔,好像上周双休日他也在此打球。那么,我推断他大概是在哪天放学后甚至晚上在此打球受了伤,很可能已是骨折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呵,他却耐不住,球瘾犯了,便按惯性来了。他想单手试试。
  我不知他父母是否发现他出来了,常理是见着如此阵仗,定是要反对、劝诫的。抑或是他偷偷溜出门,也或是前面其父或其母见了劝说了也没用。我却不干了,见他单手托球至篮板下,以我大叔或近爷爷的年纪,在自己边以菜鸟的水准在盘球、运球、投球,边以长者面孔笑着对这少年说,“呵呵,你真是厉害呵,这样子还来打球?”很快,再补上一句,“我们奔来奔去,撞上你可怎能担待哦— — ”这,我是真心的,真心为他担忧。边上另一位家长也在投球后,先朝这少年嘻嘻笑着,转身对着我也相视而笑,我会心,我们彼此有同样的观点、看法。少年呢,并不正眼朝我们看,也不吱声,他依然拍了几次球,一副井水也没犯河水的样子。他单手运球,奋力投了一两次篮,身体走样,球也投走了样。我和另一位家长在接篮板球、三分线外盘球运球入内线时,尽量加以避让,也不再言语。
  几分钟后,少年右手托球,夹腕,挺直他清瘦的腰杆,环顾了一下整个球场,包括西半场高潮的比赛。他那较长的头发,遮住了他的脸部,看不清表情,他默默而去,也像是悻悻而走。敏感、自尊、倔强。是知难而退,还是在怨自己?怨我们?或者什么也没怨。他只按照自己的逻辑弧线运转,像那浑圆自足之球。
  远远地,我看到了一个时代少年的某种青春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