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5日
傩面里的春天
  贵池区刘街中心学校四年级 姚逸凡
  指导老师:张烨肸
  每年立春刚过,刘街村的青石板路上就会传来木轮车“吱呀”的声响。爷爷说,这是“老神仙的马车”,载着二十四面傩神面具从祠堂驶出来。每一张木雕面具都散发着桐油香,在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
  正月初六,祠堂总是亮着长明灯。十二岁的我踮着脚尖,看三叔公用朱砂笔给傩面点睛。他粗糙的手指捏着狼毫,笔尖在雷公额间轻轻一点,新糊的宣纸灯笼映得满室通红,我和小伙伴偷偷等“迎神下架”。
  正月初七,晨雾还未散尽,鼓点已响彻村庄。戴着面具的“开路将军”手持钢叉,踩着七星步跃上晒谷场。突然金锣炸响,80岁章太公扮演的“老郎神”拄杖登场,银须随着唱腔颤动:“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 ”
  最难忘去年元宵的朝青山庙活动。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我不由想起“南边旗,荡里伞,刘锣戴铳汪扎板,山里山外光呐喊”的词句。
  夜晚的傩戏开场了,但暴雨突降。正当众人慌乱时,祠堂深处传来苍劲的傩歌。只见章太公独自戴着傩面起舞,雨水顺着木雕纹路汇成溪流,在他的脚边一串串滴落。后来才知道,那场雨冲毁了太公家的秧田,可他却说:“祖宗传下的傩神舞,比秧苗金贵哩。”
  如今,我跟着三叔公学着用油漆描傩面,用爷爷留下的刻刀在枫杨上雕琢。刀尖游走时,总会听见孩子们追逐傩旗的笑声,像春燕掠过新绿的秧田。那些木纹里的故事,正在我们的指间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