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6日
徐完美:舍生忘死为家国
□记者陆寒芳
在东至县青山乡青山村村民徐皓家中,一封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高悬堂前,格外醒目。证明书上写着:“徐完美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镜框里的纸面已微微泛黄,但烈士的精神却深深刻在后人心中。
“爷爷牺牲至今已整整80年,他不顾自身安危、投身革命事业的壮举,让我们深感钦佩。”徐完美的孙子徐皓望着证书感慨道,“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作为烈士后代要传承红色基因,尽己所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1904年,徐完美出生于宿松县洲头乡乌池村,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2岁时随父母逃荒至青山乡落户。因天资聪颖,全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爷爷不仅读了私塾,还上过国立学校。27岁时,他怀着追求真理与光明的决心,前往上海一所军事学校学习。”徐皓介绍,“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停办,徐完美回乡后以教私塾为生。“也许正是这段经历,让舍身报国的种子深深埋进了他的心底。”徐皓说。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消极抗日,导致大片国土沦陷。1941年4月,日寇从江西龙宫洞出发进攻青山,派飞机轮番轰炸青山桥一带,而驻守当地的国民党军队竟无一人还击。青山乡地处皖赣交界,当地百姓不仅遭到日寇肆虐,还饱受兵匪残害。目睹这些惨景,徐完美悲愤不已:“国无能战之兵,民无安宁之日!”
当时,青山桥一带大刀会兴起。徐完美毅然弃笔从戎——加入大刀会,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由于他为人正直,穷苦乡亲都很敬佩他,在他的宣传动员下,很快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队。然而,因缺乏正规训练和武器装备,这支队伍在国民党反动派与土匪的联合攻击下陷入困境。
1942年5月,徐完美听闻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战场接连取胜,收复大片国土并建立抗日根据地,顿时看到了希望,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3年冬,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政委郑重率领部队从黄梅出发,经宿松渡江直奔彭泽,准备打通与新四军七师的交通线。徐完美决心趁此机会参加新四军。1944年初春的一个夜里,徐完美带领3名自卫队员,悄悄来到挺进十八团在彭泽赵家垄的驻地。郑重热情接待了他们。“郑政委向我爷爷讲述了许多革命道理,更坚定了他参加革命的决心。”徐皓说。
不久后,徐完美召集大刀会里的进步人士参加新四军,经整编成立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彭南游击大队,由他任大队长,田仁永任教导员,先后在高桥垄里、梅塘设立指挥部。“自此,徐完美正式踏上革命道路,随部队转战于大江南北、皖山赣水之间,参与数十次战斗,狠狠打击了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也坚定了当地民众的抗日决心,使敌后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研一科副科长杜畅介绍。
1944年7月,徐完美带领200多名游击队员攻打国民党西河乡公所,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战斗刚结束,他来不及休整,又配合曾晓春领导的皖赣边区游击队,向盘踞在桃岭叶家村的江西省国民党保安队李花白顽部发起进攻,大获全胜。
1945年2月,徐完美率领游击大队,跟随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配合新四军七师沿江团,攻打驻苏村畈的国民党至德县政府。经过一天两夜激战,扫除了新四军五师、七师间交通障碍,进一步巩固了沿江两岸的抗日根据地。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徐完美被任命为江边办事处主任,负责联络大江南北抗日事务。在此期间,他积极团结各方抗日力量,为壮大革命队伍做了大量工作。
“徐完美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在1945年夏天。”杜畅说,“当时,他奉命率领100多名游击队员,前往彭泽与湖口交界处的湖西乡江心洲,剿灭方来安匪部。这帮匪徒不仅残害百姓,还常为国民党反动派搜集新四军情报、破坏抗战。”
战斗中,徐完美带领队员奋勇作战,成功擒获方来安,为新四军南下歼敌扫清了障碍。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队伍行至彭泽芳湖时突遇狂风暴雨,黑夜里徐完美乘坐的船只被掀翻,他与同船的12名战士全部落水遇难,时年41岁。“爷爷牺牲时,父亲才半岁。”徐皓哽咽道:“爷爷参加革命后,家人多次遭到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报复,奶奶抱着襁褓中的父亲躲在附近山上,连家都不敢回。”
新中国成立后,徐完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骨迁入东至县烈士陵园,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团部旧址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缅怀凭吊。“徐完美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为家国舍生忘死’的赤子情怀,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力量。”青山乡政府工作人员周志伟表示:“我们守着这片英雄战斗过的土地,更要把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下去,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在东至县青山乡青山村村民徐皓家中,一封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高悬堂前,格外醒目。证明书上写着:“徐完美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镜框里的纸面已微微泛黄,但烈士的精神却深深刻在后人心中。
“爷爷牺牲至今已整整80年,他不顾自身安危、投身革命事业的壮举,让我们深感钦佩。”徐完美的孙子徐皓望着证书感慨道,“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作为烈士后代要传承红色基因,尽己所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1904年,徐完美出生于宿松县洲头乡乌池村,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2岁时随父母逃荒至青山乡落户。因天资聪颖,全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爷爷不仅读了私塾,还上过国立学校。27岁时,他怀着追求真理与光明的决心,前往上海一所军事学校学习。”徐皓介绍,“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停办,徐完美回乡后以教私塾为生。“也许正是这段经历,让舍身报国的种子深深埋进了他的心底。”徐皓说。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消极抗日,导致大片国土沦陷。1941年4月,日寇从江西龙宫洞出发进攻青山,派飞机轮番轰炸青山桥一带,而驻守当地的国民党军队竟无一人还击。青山乡地处皖赣交界,当地百姓不仅遭到日寇肆虐,还饱受兵匪残害。目睹这些惨景,徐完美悲愤不已:“国无能战之兵,民无安宁之日!”
当时,青山桥一带大刀会兴起。徐完美毅然弃笔从戎——加入大刀会,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由于他为人正直,穷苦乡亲都很敬佩他,在他的宣传动员下,很快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队。然而,因缺乏正规训练和武器装备,这支队伍在国民党反动派与土匪的联合攻击下陷入困境。
1942年5月,徐完美听闻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战场接连取胜,收复大片国土并建立抗日根据地,顿时看到了希望,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3年冬,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政委郑重率领部队从黄梅出发,经宿松渡江直奔彭泽,准备打通与新四军七师的交通线。徐完美决心趁此机会参加新四军。1944年初春的一个夜里,徐完美带领3名自卫队员,悄悄来到挺进十八团在彭泽赵家垄的驻地。郑重热情接待了他们。“郑政委向我爷爷讲述了许多革命道理,更坚定了他参加革命的决心。”徐皓说。
不久后,徐完美召集大刀会里的进步人士参加新四军,经整编成立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彭南游击大队,由他任大队长,田仁永任教导员,先后在高桥垄里、梅塘设立指挥部。“自此,徐完美正式踏上革命道路,随部队转战于大江南北、皖山赣水之间,参与数十次战斗,狠狠打击了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也坚定了当地民众的抗日决心,使敌后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研一科副科长杜畅介绍。
1944年7月,徐完美带领200多名游击队员攻打国民党西河乡公所,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战斗刚结束,他来不及休整,又配合曾晓春领导的皖赣边区游击队,向盘踞在桃岭叶家村的江西省国民党保安队李花白顽部发起进攻,大获全胜。
1945年2月,徐完美率领游击大队,跟随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配合新四军七师沿江团,攻打驻苏村畈的国民党至德县政府。经过一天两夜激战,扫除了新四军五师、七师间交通障碍,进一步巩固了沿江两岸的抗日根据地。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徐完美被任命为江边办事处主任,负责联络大江南北抗日事务。在此期间,他积极团结各方抗日力量,为壮大革命队伍做了大量工作。
“徐完美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在1945年夏天。”杜畅说,“当时,他奉命率领100多名游击队员,前往彭泽与湖口交界处的湖西乡江心洲,剿灭方来安匪部。这帮匪徒不仅残害百姓,还常为国民党反动派搜集新四军情报、破坏抗战。”
战斗中,徐完美带领队员奋勇作战,成功擒获方来安,为新四军南下歼敌扫清了障碍。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队伍行至彭泽芳湖时突遇狂风暴雨,黑夜里徐完美乘坐的船只被掀翻,他与同船的12名战士全部落水遇难,时年41岁。“爷爷牺牲时,父亲才半岁。”徐皓哽咽道:“爷爷参加革命后,家人多次遭到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报复,奶奶抱着襁褓中的父亲躲在附近山上,连家都不敢回。”
新中国成立后,徐完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骨迁入东至县烈士陵园,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团部旧址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缅怀凭吊。“徐完美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为家国舍生忘死’的赤子情怀,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力量。”青山乡政府工作人员周志伟表示:“我们守着这片英雄战斗过的土地,更要把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下去,推动发展、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