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6日
安徽瑞泰:“小零件”撬动亿元“大市场”
  □ 记者 金立平 许倩琪
  一个高强度螺帽最多能承受多大的力?
  在安徽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瑞泰”),微控万能拉力试验机正在对一个高强度螺帽承压力进行“考验”,内部拉力逐渐增加,当拉力达到144千牛时,“啪”!一声巨大的崩断声响起。“这个螺帽的标准是130千牛,像刚刚的测试,比标准还多出了10%的承受能力。”公司技术质量总监张李华告诉记者,130千牛的拉力相当于一个13吨重的卡车压下来时产生的力。
  要生产一个能承受130千牛拉力的零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探访如何用“小零件”撬动亿元“大市场”。
  在安徽瑞泰的产品展厅里,陈列着500余种零部件产品。“这仅仅是一小部分,目前公司生产的各类零部件有3000余种,以汽车零部件和航空零部件为主,为汽车主机厂等企业提供配套。”张李华介绍道。
  2005年,初到青阳县经济开发区“安家落户”的安徽瑞泰还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厂,车间里都是简单的冲压设备,仅能生产20多种传统零部件。“没技术含量,就只能做最基础的配套。”张李华坦言,当时,靠着园区牵线搭桥,他们才争取到奇瑞、江淮等公司的零散订单,“给奇瑞提供的零件配套,都是最传统的基础款,只能用在普通机械上。”
  “想发展,就要创新。”瑞泰深谙这一要点,从2010年开始,瑞泰开始在看似普通的零部件上,打磨钻研。“我们通过反复调整加工工艺参数,同时进行多项试验论证,解决了零部件在高温、低温、强腐蚀、高振动等恶劣环境下的性能风险问题,让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大大提升。”张李华告诉记者,到2018年,企业已发展得初具规模——给奇瑞配套的产品不仅数量翻了数倍,更从“基础性零部件”升级为“高强度紧固件”,江淮、比亚迪的订单也随之而来,公司产值已稳定在5000万。
  “发展的路,只要不前进,就是退步。”张李华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安徽瑞泰加大在科研方向的投入力度,在创新性战略布局上打出“组合拳”:组建研发团队,申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博士人才;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高校院所搭起产学研用桥梁,持续推动产品技术创新……“近年来,公司每年至少投入1300万元用于产品创新研发。”张李华说。
  企业进军高端市场,一方面要有研发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检验试验的能力也不可或缺。今年7月,在安徽瑞泰检测中心内,一台崭新的三坐标检测仪完成调试。“这台机器价值100多万元,可以检测高精度产品空间尺寸。”张李华举例介绍,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6毫米,而这台检测仪精确度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1/30。
  随着在产品检验与测试领域逐年加大投入,如今,安徽瑞泰已建立研发、检测、试验“一站式”生产体系。“目前公司已具备33项零部件环节的自主检测能力,无需委托第三方。”在张李华看来,自主检测模式不仅效率高、耗时短,还能更精准地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研发—生产—检测”的闭环,让安徽瑞泰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2020年公司产值突破7000万元、2022年翻番至1.4亿元、2023年站上2亿元台阶,去年更是一举突破3亿元。“现在,我们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达15%。”张李华自豪地说,“今年1-6月,公司销售额达1.8亿元,预计年底产值将突破3.5亿元。”
  如今,长成“小巨人”的瑞泰正在加快“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一排排崭新的数控设备精准地抓取物料投入生产流程,各道工序自动有序运转,实时更新的量化数据在显示屏上清晰呈现。“目前,依托智能化生产设备,公司已具备年产2万吨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展望企业发展前景,公司董事长朱肖楷表示,“未来五年,安徽瑞泰将锚定年销售额达5亿元的目标,加快推进智能化制造体系与智能工厂建设,力争早日跻身世界一流的高端紧固件供应商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