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2日
老李,你去了哪里
岁月如长河奔流,人们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像河床里的鹅卵石,经岁月冲刷愈发温润动人。我与保安老李的相遇便是如此。老李其实并不老,比我还小六岁。因不知其名,我便以“老李”相称,这称呼里带着几分熟稔,而他每次应答时黝黑的脸上都会绽开笑容,眼角的皱纹挤成细密的网。
两年前那个雨天,退休不久的我躲在汇景小区西大门的门卫室避雨。值班的是个精瘦的小老头,皮肤晒得发亮,深陷的眼窝里嵌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两盏不会熄灭的灯。那张布满沟壑的脸让我误以为他已年过六旬。闲谈中得知,他来自城郊乌沙大圩,曾在江浙做铝合金加工,2009年在城里置了两套房,给两个女儿各备一份嫁妆,还攒下了些许养老的钱。三年前因高空作业摔伤腰椎,这才回乡当了月薪千余的保安。说到这些时,他眼中闪着自豪,又带着几分时运弄人的无奈。我不禁对这个看似普通的保安肃然起敬。
自此,我们由熟人变成了朋友。他总唤我“周总”,这称呼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我从未纠正。或许在退休后的平淡岁月里,这样一个略带恭维的称谓,能让人找回些许往日的荣光。
我有晨练的习惯。去年酷暑,清晨五点的清溪河畔还笼着薄雾,草尖的露珠未干。每当这时出门,总能看见老李站在岗亭外,像棵挺拔的老松。最令我惊异的是他总能准确说出我的锻炼时长:“今天走了四十分钟吧?得有四五公里。”有次我回老家小住,归来时他第一句话便是:“周总,您已外出三天了。”这份惦记,让晨风都变得温热。
去年七月的一个正午,烈日将地面烤得发烫。我撑着伞匆匆往家赶,忽听身后传来急促的呼喊。回头见老李提着两个鼓囊囊的蛇皮袋追来,里面装满沾着泥土的时令菜蔬,还有两个纹路分明的西瓜。“自家种的,原想送上门,又不知您住哪栋……”他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接过这份质朴的心意,沉甸甸的,像接过整个夏天的馈赠。
秋去冬来,我总惦记着要回赠些什么。听说他伤后戒了酒,便一直没想好合适的礼物。后来因赴澳探亲,这事便搁下了。今年四月归来,我特意带了几罐奶粉,却发现物业已换了。问遍各个岗亭,都说老李早辞职了。那个存着的手机号成了空号,他就这样消失在人海中,像一滴水回归了江河。
如今走过小区大门,我仍会下意识驻足。老李啊,那些你记得的晨昏,那些沾着露水的问候,那些烈日下的西瓜,都成了我记忆里最温柔的印记。你在哪里?是否也在某个门岗,用你那双明亮的眼睛,记着新朋友的作息?
两年前那个雨天,退休不久的我躲在汇景小区西大门的门卫室避雨。值班的是个精瘦的小老头,皮肤晒得发亮,深陷的眼窝里嵌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两盏不会熄灭的灯。那张布满沟壑的脸让我误以为他已年过六旬。闲谈中得知,他来自城郊乌沙大圩,曾在江浙做铝合金加工,2009年在城里置了两套房,给两个女儿各备一份嫁妆,还攒下了些许养老的钱。三年前因高空作业摔伤腰椎,这才回乡当了月薪千余的保安。说到这些时,他眼中闪着自豪,又带着几分时运弄人的无奈。我不禁对这个看似普通的保安肃然起敬。
自此,我们由熟人变成了朋友。他总唤我“周总”,这称呼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我从未纠正。或许在退休后的平淡岁月里,这样一个略带恭维的称谓,能让人找回些许往日的荣光。
我有晨练的习惯。去年酷暑,清晨五点的清溪河畔还笼着薄雾,草尖的露珠未干。每当这时出门,总能看见老李站在岗亭外,像棵挺拔的老松。最令我惊异的是他总能准确说出我的锻炼时长:“今天走了四十分钟吧?得有四五公里。”有次我回老家小住,归来时他第一句话便是:“周总,您已外出三天了。”这份惦记,让晨风都变得温热。
去年七月的一个正午,烈日将地面烤得发烫。我撑着伞匆匆往家赶,忽听身后传来急促的呼喊。回头见老李提着两个鼓囊囊的蛇皮袋追来,里面装满沾着泥土的时令菜蔬,还有两个纹路分明的西瓜。“自家种的,原想送上门,又不知您住哪栋……”他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接过这份质朴的心意,沉甸甸的,像接过整个夏天的馈赠。
秋去冬来,我总惦记着要回赠些什么。听说他伤后戒了酒,便一直没想好合适的礼物。后来因赴澳探亲,这事便搁下了。今年四月归来,我特意带了几罐奶粉,却发现物业已换了。问遍各个岗亭,都说老李早辞职了。那个存着的手机号成了空号,他就这样消失在人海中,像一滴水回归了江河。
如今走过小区大门,我仍会下意识驻足。老李啊,那些你记得的晨昏,那些沾着露水的问候,那些烈日下的西瓜,都成了我记忆里最温柔的印记。你在哪里?是否也在某个门岗,用你那双明亮的眼睛,记着新朋友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