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放眼未来,做个不焦虑的家长
  □章四保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但谈及“教育”,常伴随一个沉重的词语——焦虑,家长们在分数上攀比,唯恐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孩子们在竞争中迷茫,陷入了内卷的旋涡。
  随着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高,一些家庭将教育与孩子前途、家庭荣誉紧密联系,使分数和升学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理想、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结果往往是抹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主动精神,孩子累,家长也累。
  与其关注一时的分数和排名,不如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陪伴孩子做好以下几件事:
  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身心。教育内卷只是短效的兴奋剂,健康的身心才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基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身心健康包括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体育活动对提升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积极作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追求,更应是家庭教育的智慧选择。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教育的使命在于为每个独特生命点燃火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禀赋。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我们要珍视这些差异,让教育成为温润的土壤,让每颗种子都能按自己的方式生长。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智慧,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创造和谐的家校共育氛围。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其职责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价值观塑造与能力培养。若家校之间沟通不畅、理念相左,再优质的教育也会大打折扣。家校应形成合力,避免成为各自为营的“孤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快餐式”阅读如甜蜜陷阱,在信息碎片中,孩子们的耐心和专注力被消解。真正的阅读是心灵的旅行,要求孩子静心思考,用眼睛与心灵去触摸文字的温度。当孩子爱上阅读,就掌握了终身学习的钥匙。纸质阅读才是思维成长的沃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摒弃快餐式阅读,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教育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陪伴。明智的教育在于放下对“立竿见影”的偏执,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内驱力。放下焦虑的放大镜,拿起信任的望远镜,孩子终将积蓄搏击风浪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成为拨云见日的引路人,与孩子一同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作者单位:贵池区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