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9日
白居易冬至池州行
每次读到白居易的《冬至宿杨梅馆》,都不觉联想到“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这样的句子。一个是三千里外的远行人,一个是面对凄凉萧条故乡的归来客。一种特别的诗意情怀,瞬间感怀在心。
一千多年前,从荆楚大地,越赣皖交界,有一条贯通东西的官道,穿越池州府。官吏、客商、行旅之人,风尘仆仆中,绕过贵池唐田镇的梅峰山,进入池州府内界。群山环抱中,田畴村落间,已可见杨梅驿站的路碑。
恰遇冬至日,寒山瘦水,霜寒长夜,夜宿唐田镇杨梅驿站杨梅馆。
白居易,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代表诗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后世经久流传。其时,白居易虽累迁达中书舍人,胸怀抱负,兼济天下,但却不堪朝中朋党倾轧。此次,白居易是自请外放,远赴东南。
此际,江南的冬至日,寒潮漫过山野,万物萧瑟凋零。但乡村人家,依礼重俗,墓祭奉祀,感怀先祖。乡村隆重的祀典,给冬至日带来一种浓浓的缅怀气息。
此时,独宿在杨梅馆中的白居易,遥望长安,已是三千里外云烟中,家山更在云天外。
想起诗仙李白在这风景迷人的江南胜地,也曾留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浪漫激情诗句。丝丝缕缕的感怀中,更平添自己一分孤寂愁绪。虽然一个是回归自然,一个是放逐自我,却都心怀社稷,空有志向,难以释怀。于是,此刻,与国的忧忧情结,与家的切切思念,化作了笔下殷殷的诗句: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所幸的是,白居易在这次冬至寒夜苍茫之行留下《冬至宿杨梅馆》这篇宝贵的诗作,为池州“千载诗人地”注入浓墨重彩的诗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夜,不承想,却有乡村农家,在这寒夜冬至,依然为身处杨梅驿站杨梅馆的“诗王”,送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冬至汤圆”,为三千里外的远客,呈上团团圆圆的心意与祝福。那一刻,一股温情涌上诗人心头。
一千多年前,从荆楚大地,越赣皖交界,有一条贯通东西的官道,穿越池州府。官吏、客商、行旅之人,风尘仆仆中,绕过贵池唐田镇的梅峰山,进入池州府内界。群山环抱中,田畴村落间,已可见杨梅驿站的路碑。
恰遇冬至日,寒山瘦水,霜寒长夜,夜宿唐田镇杨梅驿站杨梅馆。
白居易,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代表诗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后世经久流传。其时,白居易虽累迁达中书舍人,胸怀抱负,兼济天下,但却不堪朝中朋党倾轧。此次,白居易是自请外放,远赴东南。
此际,江南的冬至日,寒潮漫过山野,万物萧瑟凋零。但乡村人家,依礼重俗,墓祭奉祀,感怀先祖。乡村隆重的祀典,给冬至日带来一种浓浓的缅怀气息。
此时,独宿在杨梅馆中的白居易,遥望长安,已是三千里外云烟中,家山更在云天外。
想起诗仙李白在这风景迷人的江南胜地,也曾留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浪漫激情诗句。丝丝缕缕的感怀中,更平添自己一分孤寂愁绪。虽然一个是回归自然,一个是放逐自我,却都心怀社稷,空有志向,难以释怀。于是,此刻,与国的忧忧情结,与家的切切思念,化作了笔下殷殷的诗句: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所幸的是,白居易在这次冬至寒夜苍茫之行留下《冬至宿杨梅馆》这篇宝贵的诗作,为池州“千载诗人地”注入浓墨重彩的诗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夜,不承想,却有乡村农家,在这寒夜冬至,依然为身处杨梅驿站杨梅馆的“诗王”,送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冬至汤圆”,为三千里外的远客,呈上团团圆圆的心意与祝福。那一刻,一股温情涌上诗人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