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9日
答好创新之问 走好池州新路
□ 本报评论员
  创新潮涌千帆竞,皖江奔流万木春。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安徽,必看创新、必讲创新,对我省创新工作寄予厚望。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提出7个方面47个“创新之问”。创新之问,是时代之问、是发展之问、更是未来之问,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这是新时代赋予安徽的发展命题,更是赋予池州的重要考卷。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创新的起点。在收官“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时刻,答好创新之问,是池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池州坚持产业强市、生态立市、人才兴市,奋力推动“四个转变”、促进“两个更优”,实现“总量上台阶、增速争先进,人均冲上游、单打拼冠军”目标的必然要求。
  答好创新之问,池州必须闻令而动,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主动领题。
  创新是撬动发展的第一杠杆。对于正处在爬坡过坎上升期、关键期的池州而言,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全市上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实的调研、最硬的作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结合“十五五”发展所需,深入谋划制定接地气、能落地、见实效的具体方案,让每一个创新课题迅速落地落实。必须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敢于向最难处攻坚、最痛处发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锐气,在新领域开拓蓝海,在无人区探索新路。
  答好创新之问,池州必须聚焦特色,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专注破题。
  答好“创新之问”,我们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对标对表,更要立足池州特色、聚焦突破。必须在强化创新驱动、加速动能转换上专注破题,用好“科创飞地”等创新平台,完善“专班+群主”等工作机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必须在推动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上专注破题,立足“山水土气”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山的秀气、水的灵气、诗的文气更好转化为发展的底气、市场的烟火气。必须在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上专注破题,对标沪苏浙先进经验,进一步打开脑洞、解放思想,推出更多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必须在深化城乡融合、惠民生保安全上专注破题,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答好创新之问,池州必须凝心聚力,以“万众一心”的合力全力解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必须坚定不移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形成汇集高人、培养能人、凝聚众人的生动局面。必须大力弘扬池州“艰苦创业、奋勇争先”优良传统,从认知革新和方法创新两个维度发力,提升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攻坚本领。必须全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宽容创新的浓厚氛围,引导全市上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气神,推动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全市上下必须以创新开路、抓创新引领,把“创新之问”变为“创新之行”,成就“创新之效”,奋力谱写现代化池州建设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