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1日
科创为笔 描绘发展新画卷

G60科创走廊池州(上海)科创中心(资料图)

  □ 记者 齐蕾 通讯员 徐超
  日前,安徽高芯众科半导体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此次入选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肯定,也彰显了池州经开区实施“精准滴灌”式企业培育机制的成效。
  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安徽高芯众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突围之路颇具代表性。该公司专注于半导体真空腔体核心零部件制造、特殊精密涂层技术以及涂层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在液晶面板和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精密涂层等技术领域实现100%国产化,成为长鑫存储、中芯国际、京东方等国内半导体、显示器件头部企业和国产化设备制造商的战略供应商。
  近年来,池州经开区以科创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该区以“市场导向+平台赋能”模式深化校地合作,促进高水平平台集群加速崛起。安徽省功率器件芯片产业创新研究院、池州蔚蓝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池州平天湖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大平台齐头并进,研究内容覆盖功率芯片、半导体检验检测、氢能源等前沿领域。
  池州蔚蓝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是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典范,今年7月,该研究院举办了氢氨能产业生态科创沙龙,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家与本地企业代表围绕技术攻关展开“头脑风暴”。“我们要做政企沟通的‘连接器’,更要当技术攻关的‘研究员’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池州蔚蓝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院长齐鹏介绍,通过“企业出题、政府搭桥、研究院解题”模式,人才引进效率可提升3倍以上。
  安徽元素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这一模式的直接受益者。“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定制化技术服务,很快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痛点。”该公司总经理金玉山说,有专家团队的支持,公司正加速布局氢气单车等民用场景。
  创新生态的构建不仅限于本地,科创飞地也架起开放桥梁。作为跨省创新平台,G60科创走廊池州(上海)科创中心“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池州,孵化在上海、落地在池州,引才在上海、用智在池州”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初显成效。该中心目前已吸引27家企业入驻,引进产业领军人才6人,落地转化项目3个。随着《池州经开区关于支持池州(上海)科创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文件出台,这里已成为该区研发创新、招才引智的“桥头堡”,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同步推进的上海交大材料学院成果转化中心,也将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创新资源链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