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9日
陶丽:捧着一颗真心换学生的真心
□ 记者 潘欢欢
“同学们,今天我们把教室变成‘坐标系’,每个人都是一个‘点’——第一排是x轴,第一列是y轴,谁能说出(3,2)对应的同学?”9月11日上午,贵池区墩上初级中学802班的数学课上,48岁的陶丽老师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平时总低着头的女生李雨桐猛地抬起手:“老师,(3,2)是不是第三排第二列的王浩?”看着学生们兴奋的模样,陶丽笑着点头。这样“让知识活起来”的课堂,是她28年教学生涯里最寻常的一幕,却藏着她独有的教学密码。
“数学不是冷冰冰的公式,是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箱’。”这是陶丽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看来,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可触可感,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这门学科。讲解一次函数图像,她没先写公式,而是搬来几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积木,让学生们搭“台阶”,她在黑板上同步记录。“你们看,积木搭出的‘形’是直的,黑板上的‘数’连成的线也是直的,这就是一次函数——x变多少,y就跟着变,数和形永远步调一致!”正是这种知识与生活的巧妙联结,让难懂的数学公式化身可触可见的“身边学问”,更让课堂求知热情在实践中不断升温。
在学生心中,陶丽不仅是能把难题讲得透彻的数学老师,更是能读懂他们心声的“陶妈妈”。今年教师节前夕,已经升入高中的汤同学特意绕路回到母校看望陶老师。说起汤同学,陶丽记忆格外深刻。刚接手汤同学所在的班级时,这个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但作业本上的字却写得工工整整。通过家访,陶丽了解到汤同学父母离异,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后来一次上课期间,陶丽发现她在课本下藏着一本小说,没有当场批评,而是在放学后单独找她谈心。“老师知道你懂事,但现在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期,把时间花在小说上,以后想考好就难了。你字写得这么工整,说明有股细心劲,学习肯定能进步。以后有事随时找我,我就像你妈妈一样。”从那以后,陶丽常留意汤同学,进步了就表扬,遇难题就辅导。女孩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成绩稳步提升,最终考上市第六中学。上了高中,汤同学仍常跟陶丽联系,不管是学习压力还是同学矛盾,陶丽都像妈妈一样耐心开导。
“当老师,就要捧着一颗真心,才能换学生的真心。”陶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早上6点半,她就出现在教室,先打开窗户通风,再拿起抹布把讲台擦得锃亮。“学生们一进教室就能看到我,心里踏实”。今年新学期,学校师资紧张,陶丽二话不说接下了701班和802班的数学课,同时还继续担任802班的班主任。每天两个班的教学、批改近百本作业、处理班主任的日常事务——晨会、班会、找学生谈心、跟家长沟通,她的时间表从早6点半到晚6点,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她从没喊过一句累:“孩子们上课肯问问题,作业本上的错题越来越少,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除了是数学老师、班主任,陶丽还有另一个身份——贵池区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当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当代表,要对群众负责。”她说,这两个身份不冲突,反而让她更明白教育不是“关起门来办学”,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去年年底的一个傍晚,陶丽在校门口值班,听到几位接送孩子的家长在议论:“ G318墩上段车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大货车,呼呼地跑,太吓人了!”“是啊,路中间没个护栏,有些人为了省事直接横穿,司机有时候根本来不及刹车,前几天差点撞到个孩子!”家长们的话陶丽听进了心里。接下来的几天,她特意在上学放学时段去路边观察,行人和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机动车随意掉头、变道的情况很常见,好几次都险些发生交通事故,学生的出行安全确实存在极大隐患。
调研清楚后,陶丽立刻整理材料,向市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在G318墩上段增设马路中间隔离护栏的建议》,很快就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复。今年春天,隔离护栏装上了。看着孩子们排队安全地过马路,家长们笑着跟她说:“陶代表,这护栏装得太好了,这下总算放心了!”
近年来,陶丽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建议,针对教育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各类意见和建议6件。
28载春秋,陶丽始终坚守农村教育一线,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三尺讲台和乡村学子。夕阳下,站在教室门口,目送着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出校园,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农村的孩子们都能走出去,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将来用自己的力量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同学们,今天我们把教室变成‘坐标系’,每个人都是一个‘点’——第一排是x轴,第一列是y轴,谁能说出(3,2)对应的同学?”9月11日上午,贵池区墩上初级中学802班的数学课上,48岁的陶丽老师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平时总低着头的女生李雨桐猛地抬起手:“老师,(3,2)是不是第三排第二列的王浩?”看着学生们兴奋的模样,陶丽笑着点头。这样“让知识活起来”的课堂,是她28年教学生涯里最寻常的一幕,却藏着她独有的教学密码。
“数学不是冷冰冰的公式,是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箱’。”这是陶丽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看来,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可触可感,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这门学科。讲解一次函数图像,她没先写公式,而是搬来几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积木,让学生们搭“台阶”,她在黑板上同步记录。“你们看,积木搭出的‘形’是直的,黑板上的‘数’连成的线也是直的,这就是一次函数——x变多少,y就跟着变,数和形永远步调一致!”正是这种知识与生活的巧妙联结,让难懂的数学公式化身可触可见的“身边学问”,更让课堂求知热情在实践中不断升温。
在学生心中,陶丽不仅是能把难题讲得透彻的数学老师,更是能读懂他们心声的“陶妈妈”。今年教师节前夕,已经升入高中的汤同学特意绕路回到母校看望陶老师。说起汤同学,陶丽记忆格外深刻。刚接手汤同学所在的班级时,这个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但作业本上的字却写得工工整整。通过家访,陶丽了解到汤同学父母离异,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后来一次上课期间,陶丽发现她在课本下藏着一本小说,没有当场批评,而是在放学后单独找她谈心。“老师知道你懂事,但现在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期,把时间花在小说上,以后想考好就难了。你字写得这么工整,说明有股细心劲,学习肯定能进步。以后有事随时找我,我就像你妈妈一样。”从那以后,陶丽常留意汤同学,进步了就表扬,遇难题就辅导。女孩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成绩稳步提升,最终考上市第六中学。上了高中,汤同学仍常跟陶丽联系,不管是学习压力还是同学矛盾,陶丽都像妈妈一样耐心开导。
“当老师,就要捧着一颗真心,才能换学生的真心。”陶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早上6点半,她就出现在教室,先打开窗户通风,再拿起抹布把讲台擦得锃亮。“学生们一进教室就能看到我,心里踏实”。今年新学期,学校师资紧张,陶丽二话不说接下了701班和802班的数学课,同时还继续担任802班的班主任。每天两个班的教学、批改近百本作业、处理班主任的日常事务——晨会、班会、找学生谈心、跟家长沟通,她的时间表从早6点半到晚6点,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她从没喊过一句累:“孩子们上课肯问问题,作业本上的错题越来越少,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除了是数学老师、班主任,陶丽还有另一个身份——贵池区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当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当代表,要对群众负责。”她说,这两个身份不冲突,反而让她更明白教育不是“关起门来办学”,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去年年底的一个傍晚,陶丽在校门口值班,听到几位接送孩子的家长在议论:“ G318墩上段车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大货车,呼呼地跑,太吓人了!”“是啊,路中间没个护栏,有些人为了省事直接横穿,司机有时候根本来不及刹车,前几天差点撞到个孩子!”家长们的话陶丽听进了心里。接下来的几天,她特意在上学放学时段去路边观察,行人和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机动车随意掉头、变道的情况很常见,好几次都险些发生交通事故,学生的出行安全确实存在极大隐患。
调研清楚后,陶丽立刻整理材料,向市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在G318墩上段增设马路中间隔离护栏的建议》,很快就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复。今年春天,隔离护栏装上了。看着孩子们排队安全地过马路,家长们笑着跟她说:“陶代表,这护栏装得太好了,这下总算放心了!”
近年来,陶丽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建议,针对教育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各类意见和建议6件。
28载春秋,陶丽始终坚守农村教育一线,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三尺讲台和乡村学子。夕阳下,站在教室门口,目送着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出校园,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农村的孩子们都能走出去,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将来用自己的力量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