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9日
从“路边摆摊”到“规范入市——
乡镇标准化农贸市场惠农便民
  □ 记者 汪玉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有效破解农民“卖菜难”与群众“买菜难”问题,让“菜篮子”更加丰富、安全、便捷。
  9月12日,记者走进贵池区墩上街道农贸市场,只见瓜果蔬菜、粮油调料、鱼肉米面等商品分门别类摆放在货架上,叶类蔬菜岛台的喷雾加湿器缓缓释放细雾。旁边的货架上,摆放着日常生活用品,满足村民一站式购物需求。“这些日用品价格实惠,就是为了聚拢人气。”池州市万客汇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墩上农贸市场负责人孙冬淋告诉记者。
  市场还专门设置自产自销区,供周边村民售卖自家蔬菜。“要是老人到中午还没有卖完,我们就兜底买下来,放到货架上按进价卖。临近中秋,我们还为当地食品家庭作坊免费提供推广岛台售卖月饼。”孙冬淋说,自今年8月23日开张以来,不到一个月便实现日销售额超2万元、日均客流量超700人次。
  在池州,像墩上街道这样的农贸市场并非个例。2020年12月开业的贵池区梅龙集贸市场,占地2300平方米,目前已入驻50家商户,日均客流量超1000人次。“农副产品在这里基本上都能一站式买齐。”梅龙集贸市场负责人丁张连说,市场布局十分合理,把鲜肉、蔬菜、水产和家禽区分开,提升购物体验。
  此外,市场还安排5名保洁员及时清理地面垃圾和积水。“经营户碰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及时安排专人上门解决,让他们安心经营。”丁张连介绍,市场24小时有人值班,每40分钟就有安全员巡查水电,确保安全。
  78岁的胡奶奶自市场开业以来,就一直在自产自销区卖菜。“以前在路边卖,风吹日晒的,这儿多好,不用遭罪,人气还旺。”她一边整理面前的青菜,一边跟记者说。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乡镇已有30家较为标准化的农贸市场,提供就业岗位350个,带动近千名农户稳定销售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