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0日
茶香里的红色记忆
  东至县建德小学604班 洪欣语
  指导老师:方娟
  清明破晓,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去,爷爷已在门前等候。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背起小茶篓,跟爷爷上山采茶。晨露沾湿的茶芽泛着翠绿的光,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茶香。
  “这杯茶,可不止是解渴的。”爷爷指尖摩挲着茶叶,目光投向远山。1935年,红军辗转至皖南,在这片茶山扎下了根。太爷爷的茶叶店成了秘密联络站,茶壶底藏过情报,竹篾筐夹层运过弹药,茶农们以采茶为掩护,为战士引路放哨。敌人扫荡时,红军以葱茏的茶林作屏障,在蜿蜒小路间与敌人周旋。
  “茶叶的清香,盖不住血的火热。”爷爷的话随风飘进茶篓,我的掌心沁出了汗。
  下山时,我的茶篓里只浅浅铺了一层嫩芽。爷爷笑了:“采茶如绣花,急不得。”路过烈士陵园,几名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正轻拭墓碑,翠绿的松柏将那抹红衬得格外鲜艳,像未熄的火苗。
  回家后,我跟爷爷学炒茶。铁锅滚烫,茶叶在翻腾中蜷曲,茶香也渐渐激活。爷爷说,东至的云尖之所以甘醇,是因为它长在“红土地”上,那是浸透烈士鲜血的土壤,是茶农与红军以命相护的信仰。
  新茶在杯中起舞,热水倾注的刹那,茶叶如绿蝶展翅。爷爷说:“每片茶叶都在讲着过去的故事。”我捧杯静望,茶烟氤氲间,仿佛看见了竹篓里的情报、茶农警惕的眼神、山坳中闪动的红五星… …
  当年藏在茶壶中的火种,早已燃成民族精神的灯塔。如今,我们捧起的不仅是茶,更是一段用热血书写的史诗,它教会我们,平凡之物因信念而伟大,甘冽之味因牺牲而厚重。这份茶香与热血交织的传承,将如春茶年年新生,提醒我们铭记来时路,不负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