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1日
父亲泡制的蒜
小时候,每年一进入腊月,在北方老家,父亲就开始做腊八蒜,这种菜虽然不是什么珍馐,却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美的味道。
从拂晓中揉着睡眼醒来,透过窗户上的冰花,我看见父亲小心翼翼地把橱柜最上面的一个玻璃坛子取下来,用热水清洗后,再擦拭得干干净净。提起它的过往,父亲语气郑重得就像执行一场古老的仪轨:这个腌菜坛以前奶奶就专门拿来泡腊八蒜,此后就一直没有混用过,这样才能保证味道纯正。
剥蒜、装坛、倒醋、封口… …父亲把每一步都做得一丝不苟,蒜是颗粒饱满的紫皮独头蒜,醋用的是酸中带香的老陈醋,封口更是一门学问,父亲先用蜡纸封得严严实实,再把一片用了多年的青石压在上面,然后把坛子搬到北窗最冷的角落,父亲说,越冻蒜越脆,颜色越透亮。
我和妹妹每天都会观察坛子里的变化,刚开始的几天白生生的蒜瓣泡在陈醋里似乎没有明显的变化,十多天后蒜瓣开始发青发绿,通透温润,就像一个个被时间画笔点染过的翡翠。这时父亲才会打开密封的坛口,用干燥的筷子夹出来一瓣细细品尝,直到他点头自语:成了,还是那个味。那一刻,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此,口福来了。
在我们家,年夜饭不管多么丰盛,也少不了间隔摆放的小盘里的腊八蒜。它不喧宾夺主,但无论是吃海鲜、炖肉还是饺子,它都是解腻提神的最佳搭档。看着桌上那些热气腾腾的硬菜,父亲总是打趣说吃蒜不怕凉,其实我们知道,他和我们吃的都是那份熬过严寒和收获圆满的兑现。
说实话,下厨炒菜的手艺父亲并不高超,甚至连我都不如,但他那骨子里的认真是我远远达不到的,就像做腊八蒜一样。满大街的春联他不用,偏要买了毛笔和红纸自己来写,平时早睡早起惯了,但除夕夜他一定坚持到子时,放完一挂鞭炮才满意地回去睡觉。
大学毕业后我在南方工作,每当下班回到厨房,我都会想起北方的那道美食,虽然尝试过自己泡上一坛,却发现丝毫没有老家的味道。直到春节回老家过年,再次吃上父亲泡的腊八蒜,我才领悟,也许,有些味道只存在于特定的土壤里。
但是回到城里我依然不甘心,再次学着父亲制作的手法和配方泡了一坛蒜,可还是没有泡出翡翠的青与脆。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父亲的眼里最重要的秘方并非泡制的手艺,而是他的那种在最严寒的时刻依然守住那份清亮的生活哲学吧。
不久前我又一次买好了坛子重新制作了腊八蒜,玻璃坛子还是摆在阴冷的北窗下,也许蒜不一定如父亲做的那么通透,但我知道,就像生活一样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并拿出诚意来静静等待,也许在某一天早上那抹绿就会悄然到来。
从拂晓中揉着睡眼醒来,透过窗户上的冰花,我看见父亲小心翼翼地把橱柜最上面的一个玻璃坛子取下来,用热水清洗后,再擦拭得干干净净。提起它的过往,父亲语气郑重得就像执行一场古老的仪轨:这个腌菜坛以前奶奶就专门拿来泡腊八蒜,此后就一直没有混用过,这样才能保证味道纯正。
剥蒜、装坛、倒醋、封口… …父亲把每一步都做得一丝不苟,蒜是颗粒饱满的紫皮独头蒜,醋用的是酸中带香的老陈醋,封口更是一门学问,父亲先用蜡纸封得严严实实,再把一片用了多年的青石压在上面,然后把坛子搬到北窗最冷的角落,父亲说,越冻蒜越脆,颜色越透亮。
我和妹妹每天都会观察坛子里的变化,刚开始的几天白生生的蒜瓣泡在陈醋里似乎没有明显的变化,十多天后蒜瓣开始发青发绿,通透温润,就像一个个被时间画笔点染过的翡翠。这时父亲才会打开密封的坛口,用干燥的筷子夹出来一瓣细细品尝,直到他点头自语:成了,还是那个味。那一刻,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此,口福来了。
在我们家,年夜饭不管多么丰盛,也少不了间隔摆放的小盘里的腊八蒜。它不喧宾夺主,但无论是吃海鲜、炖肉还是饺子,它都是解腻提神的最佳搭档。看着桌上那些热气腾腾的硬菜,父亲总是打趣说吃蒜不怕凉,其实我们知道,他和我们吃的都是那份熬过严寒和收获圆满的兑现。
说实话,下厨炒菜的手艺父亲并不高超,甚至连我都不如,但他那骨子里的认真是我远远达不到的,就像做腊八蒜一样。满大街的春联他不用,偏要买了毛笔和红纸自己来写,平时早睡早起惯了,但除夕夜他一定坚持到子时,放完一挂鞭炮才满意地回去睡觉。
大学毕业后我在南方工作,每当下班回到厨房,我都会想起北方的那道美食,虽然尝试过自己泡上一坛,却发现丝毫没有老家的味道。直到春节回老家过年,再次吃上父亲泡的腊八蒜,我才领悟,也许,有些味道只存在于特定的土壤里。
但是回到城里我依然不甘心,再次学着父亲制作的手法和配方泡了一坛蒜,可还是没有泡出翡翠的青与脆。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父亲的眼里最重要的秘方并非泡制的手艺,而是他的那种在最严寒的时刻依然守住那份清亮的生活哲学吧。
不久前我又一次买好了坛子重新制作了腊八蒜,玻璃坛子还是摆在阴冷的北窗下,也许蒜不一定如父亲做的那么通透,但我知道,就像生活一样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并拿出诚意来静静等待,也许在某一天早上那抹绿就会悄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