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07日
乡野里的花
􀳂周长元
  都说男人站起来是一座峰,躺下来是一片塬。我却想把他比作是一朵花,一朵乡野里开不败的花。
  时光迅速退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他身材高大,相貌端正,总是穿得很朴素但很干净,有时胡子拉碴的,五十多岁的年纪,走路脚下生风。
  皖南乡村,春播春种。他走去各村庄和队长们一起,指导村民选种、育秧;水稻灌浆的初夏,他会走到田头和村民讨论灌溉、施肥、耘草;“双抢”时,他更是起早贪黑游走各村,招呼村民抢收抢种。
  “双抢”甫一结束,通往乡粮站的弯弯土路上,就有肩挑压弯了扁担的箩筐的、有咿呀咿呀推车的长长的交公粮的队伍。他戴着草帽挑着重担,走在队伍的前头,时不时地摸一把脸颊上淌下汗雨,微笑的眼眸里闪着坚毅。
  秋冬枯水季节,正是修建水库的好时机。寂静的大山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十来个村庄男女老少集中在这里,打炮眼,炸石头,挖土方,筑大坝,劳动的号子响彻云天。一天下来,灰头土脸绽开笑容,也是很美的,尽管他的眼睫毛上都沾满了灰尘。
  水库开闸了,清亮亮的水流从涵管里欢快地跳出来,向千亩农田奔去。
  早春里,他带领村民挖山植树造林,栽种杉树、毛竹,建设林场;建起畜牧场和药材场。五六月里栀子花开,像是六月雪满山满坡,香气扑鼻缭绕不散……
  曾先后从大上海来了几批插队落户的知青。“记得他亲自到车站接我们,5个人的行李,他一担子挑上肩。”“第一次在山村过年,冷锅冷灶的,我们几个女孩子抱成一团哭。他来了,接我们去他家里过年。他家里6个孩子,却让我们先吃。”几个回城的知青,至今还含着泪花回忆。
  每年底,他总不忘慰问烈军属、退伍复员军人,为孤寡老人送上寒衣。村子在全乡第一个办起了“红儿班”(幼儿园),第一个拥有放映队;第一个农户买了黑白电视机,他送一根毛竹用以绑定电视天线;村里第一个娃考上了大学,他立即前往点燃一挂爆竹以示恭贺;有孤寡老人去世了,他去主持一个简短的追悼会……
  他是乡亲的勤务员,他是村民的公仆。他很累了,不得已躺下来休息,这一躺,就躺进了他植树成林的巍巍青山里。
  一眨眼,他已成为了村民口碑里的传奇和传说了。他是乡野里的花,芬芳四季。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