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6日
打造“与自然合一”的教育
——贵池区人民路小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侧记
  □记者唐馥娴
  “快看,湖里有好几只鸭子!”一个孩子兴奋地说。“那不是鸭子,是黑水鸡。”校外科技辅导员平阳细心地向孩子们讲解:“大家注意看,黑水鸡的头顶是红色的,尾部有一簇羽毛是白色的……”孩子们边听边仔细对照资料,并作记录:平天湖湿地有179种鸟,冬天以雁鸭类为主,夏天以鹭类为主。常见的留鸟有喜鹊、八哥、黑水鸡等;夏候鸟有须浮鸥、水雉(凌波仙子)、燕子等;冬候鸟主要有小天鹅、白琵鹭等……
  日前,在平天湖湿地公园,贵池区人民路小学20多个孩子在老师、家长带领下,站在平天湖边,拿起望远镜,摊开笔记本,寻找湖面上的鸟儿,并记录下鸟儿活动情况。这是该校开展的湿地观鸟趣活动,特邀鸟类专家、校外科技辅导员、鸟网安徽省池州市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国网安徽电力“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领衔人平阳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观鸟、爱鸟、护鸟,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这只是该校推行绿色教育、研发绿色课程的一组剪影。四年来,学校将自然教育作为学校特色着力打造,致力于“五育自然”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各项自然教育课程,引导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切身体验“师法自然”的乐趣和意义。今年3月,贵池区人民路小学成功入选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名单。
  打造绿色校园 在潜移默化中育人
  走进坐落在美丽的清溪河畔、毗邻风景优美的平天湖——齐山风景名胜区,与月亮湖湿地公园仅一路之隔的贵池区人民路小学东西校区,绿地散落学校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的花卉树木、植物盆栽装点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校园,绿色校园的理念处处得以体现。在加强环境建设的同时,学校还特别注重融入少年儿童因素,使人感受到充盈园中的无限乐趣和生机。漫步校园,满目葱茏,花香飘溢,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贵池区人民路小学副校长刘柳燕告诉记者,为美化校园环境,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在东西两个校区均利用走廊开辟花圃,利用校园围栏种植各种攀爬植物,实现四季有花开、处处是绿意的校园环境。在绿化设计上,还将乔木、灌木、草坪与热带植物、湿地植物、落叶植物、常绿植物等巧妙搭配。
  学校地表工程严格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地下有雨水收集储蓄层,实现绿化自养。东西校区走廊绿化充分利用雨水收集自养、生活用水再利用自养模式,节约水能。学校东校区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在建设过程中,该校将所有班级均安装节能护眼灯,卫生间均配有节水设备,使用的是环保节能门窗。目前,学校绿色建筑星级标识正在积极申报中。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东西校区都特意开辟了校园植物角,孩子们可以种植食用菌和各种绿色蔬菜,充分体验劳动的光荣与价值。实行垃圾分类绿色管理制度后,学校还在校园道路两旁设置了许多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展板,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校少先队制作手抄报、文明卡,形成学生教育学生、文化浸润成长的绿色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
  创新课程设置 将自然教育融入课堂
  刘柳燕告诉记者,学校把生态文明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通过道德与法治、自然走班等课程开设,确保每个班级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的教学内容。
  此外,学校还将自然教育确定为校本课程,由31位教师在每周五常态化进行自然教育走班教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科学、节气等,保证每个学生每周都能享受一节不同主题的自然课程。有面向全校学生的普及课程,也有针对不同年级的专题课程,还有各中队组织的实践体验式活动,方法丰富,课内外相结合,有力促进绿色课程体系构建与发展。其中,学校开设了“美丽的国旗”“花艺与生活”“魅力池州”等多彩课程,印刷出版了《湿地植物》《走进湿地公园探寻湿地精灵》《春花春拾》《落叶缤纷》《天罗地网》《气象万千》等图书,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校内普及的同时,学校还注重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引领孩子们走近自然与生活,在观察与实践中探索自然,提升修养。例如,学校的学生自然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月亮湖湿地是该校的绿色实践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来到湿地课堂,通过家、校、社融合,开展自然生态实践活动。目前,学校获评国际“湿地学校”和贵池区“月亮湖湿地学校”,该校的“湿地植物记”“走进月亮湖湿地,探寻湿地精灵”“凤眼蓝的湿地生态效应调查”等课题研究荣获省一、二等奖。连续四年获评“池州市科技创新先进学校”,并获评“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在刘柳燕看来,自然教育不能单单以求天性的尊重和释放为目的,更要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相互互动等,即自然教育理应包括“与自然合一”的教育,而这正是贵池区人民路小学新的探索。
  刘柳燕告诉记者,如何重建课程组织,系统建构自然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群,使学校课程建设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这将是目前以及今后很长时间全校师生要探索与发展的目标。下一步,学校将把人与自然有机组织起来,将自然教育融入课堂,将课堂移至自然,让孩子们在体验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获取灵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来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学会思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