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25日
东至:踔厉奋发绘宏图 乘风起航向未来
□记者石泽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推动现代化“三美东至”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十年间,东至抢抓机遇谋发展,经济实力持续跃上新台阶,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3亿元,比2011年增长1.8倍;财政总收入18.8亿元,比2011年增长1.4倍,实现了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良好局面。这十年间,东至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东至在安徽西南门户的形象。这十年间,东至生态文明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8月12日,东至县委书记洪克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至取得的这些巨变,是因为全县上下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以贯之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以贯之地扛起大县担当。”
  改革创新 迸发发展活力
  落实“一制度两窗口”工作机制,通过承诺办、现场办、预约办、帮代办、机器办等举措,让企业和群众周末、节假日能办事、办成事已成为一种常态……东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于2019年机构改革时成立,仅在今年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中,精简申请材料就达183个,压缩办理环节107个,压缩时限715.4天。
  政务服务的制度创新,折射出东至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蹄疾步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至县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推出500多项改革举措,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综合医改、“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基层治理等一大批改革事项取得积极成果。
  “一次没跑,仅仅3个工作日,就帮我把施工许可证全程代办好了,高效又省心!”日前,在东至经开区安徽富田农化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醇醚项目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王伟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全程代办服务称赞不已。
  该公司年初拟建年产1万吨醇醚项目,目前急需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线下办理繁琐又费时,线上申报我又不懂操作,于是前几天我通过咨询电话,向县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寻求帮助。”王伟说。了解情况后,该窗口迅速安排专人对接,“一对一”精准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利用电话、微信帮助企业梳理项目施工许可阶段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一次性告知并收集相关材料。通过在线指导、视频连线、部门并联审批等方式,帮助企业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成线上申报、实名认证和电子签名等全套流程。(下转2版)  (上接1版)“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在东至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改革带来的活力在园区和田间地头涌动,“劝耕贷”成为全省操作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安东市场化转型、东至医院总院制改革、林长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有力带动了各地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
  增量提质 产业优化升级
  6月8日上午,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彩旗飘扬,引人注目。年产5万吨环己胺/二环己胺项目开工仪式在此举行,公司副总经理纪干平介绍,该项目是公司合成氨产业链延伸项目,是公司从传统基础化工跨入精细化工、实现产业转型的重点项目。
  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华尔泰十年来提质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华尔泰先后投资30多亿元,对合成氨、硝酸等生产装置进行100余项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了这些生产装置的技术含量;实施的强链延链项目建设有双氧水、吗啉等11个。该公司总经理陈玉喜说:“这些项目都按预期按时竣工投产且达产达效,为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在以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上市为阶段性目标,以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和对现有基础化工产品实施强链补链延链优选项目建设为主线,公司去年9月份在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池州市首家主板上市的工业企业。
  放眼全县产业发展,一批投资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相继落户于此,十年来,东至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42个。全县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为首位,以智能装备制造、袜业服装箱包、绿色食品加工、新型非金属材料为主导,以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1+4+3+1”的产业体系。
  在2020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东至县取得了全省同类县第8名的好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至县既要体量,更要质量。产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5:44.4:41.1。一产占比较2011年下降10.1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占比分别提高了2.6个和8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21年工业占GDP比重达到36.2%,较十年前提高5个百分点。
  城乡协同 迈向共同富裕
  舜城新区,是东至县尧东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是东至县由“山城时代”迈向“滨江时代”的重要承接点。东至县抢抓发展机遇,从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入手,大手笔推动新区规划建设,如今已建成的舜城新区省示范高中、池州工业学校主体工程均已完成,即将投入使用。同时,该县正在加快保障房及教育园区周边地块的开发,完善住宅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城市功能,舜城新区已成为城市经济新增长极。
  从城区走向农村,秋日的东至县香隅镇白岭村,山明水秀,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荷香和果香,游客们来此,通过唯一一条观光吊桥,走进该村白茆水库岛上的民宿,既能避暑休闲,又能体验“世外桃源的味道”。
  曾经的白岭村是东至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村里负债达到了60多万元。经过多年不懈奋斗,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85人全部脱贫,贫困村也如期出列。8月11日,白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高先发告诉记者,现在村集体发展的产业有莲籽、金丝黄菊、黄桃等9个,村集体收入每年达到50万元以上。“昔日的贫困村,如今走出了一条具有白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跻身强村行列。”高先发自豪地说。
  白岭村巨变成为东至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过去10年,东至县全县一盘棋,城乡同奋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3.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77元,较2011年增长1.8倍。
  绿色发展 创造美好生活
  走进香隅镇香隅村,新落成不久的香隅公园,长廊、凉亭、亲水平台、网红秋千等设施映入眼帘,整洁的石板小路穿插其间,不远处,80余亩金灿灿的万寿菊迎风招摇、竞相绽放,仿佛一幅风景画。
  “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香隅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速全胜说,近年来,依托交通便捷优势,当地兴起了采摘、漂流等新业态,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当地不断放大生态品牌效应,推进农林、旅游、健康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长三角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重要休闲康养地,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升金湖“退渔还湖、退耕还湿、退岸还绿”工程,实现“渔民全部上岸、围网全部拆除、人工养殖全面清理”的目标。如今,东至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和省级森林城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7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2.9%。
  洪克峰说,回望走过的路,东至十年来的变化,从一个县域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展望奋进的路,我们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扎扎实实办好东至的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