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18日
我市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体系——
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幸福生活

  4月12日上午,贵池区池口小学学生来到高坦中心学校劳动科普实践基地“躬行园”,与该校学生结成劳动对子,共同翻地、拔草、浇水、收割蔬菜、观察太空幼苗。

  □记者唐馥娴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既要鼓励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培养各种技能,还要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近年来,全市各级教体部门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用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劳动阳光,赋能快乐成长。
  城乡学校联动共上劳动课
  为响应国家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引领学生认识和了解中草药的深厚文化底蕴,促进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教学互通,4月12日,贵池区池口小学将中医药文化课程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展“走进高坦艾草基地感知中药文化魅力”劳动教育科技实践活动。
  当天上午,池口小学劳动课题组老师带着“小小中医堂”社团的孩子们来到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交流共成长”的劳动教育科技实践活动。
  首先,由池口小学教师潘文静给池口小学和高坦中心学校的孩子们上一堂劳动教育示范观摩课——纸杯巧利用。课上,潘文静引导孩子们如何对废旧纸杯进行设计、改造。小花篮、小青蛙、小恐龙……通过孩子们的巧手创造,寻常的纸杯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工艺品。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笑开了花。
  随后,两校孩子来到高坦中心学校劳动科普实践基地“躬行园”,结成劳动对子,相互合作,共同翻地、拔草、浇水、收割蔬菜,听高坦中心学校劳动教育老师讲述太空种子的培育过程。时值正午,艳阳高照,虽然孩子们一个个热得大汗淋漓,但他们收获了经验、友谊和快乐。
  当天下午,池口小学的孩子们跟随课题组老师来到珍溪村九华硒艾生态健康产业园开展户外劳动实践,实地了解艾草的种类、种植历史、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跟随当地艾农学习艾草的种植方法,实地参观艾草加工车间和艾草产业文化展厅,亲眼见证一棵棵艾草变成中草药系列产品的过程,深切感受现代科技的先进与传统中医药的神奇。
  为把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我市根据最新劳动课程标准和各学段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系统地加强劳动教育,现已初步建成具有池州特色的校内校外结合、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验生活,用双手打开大千世界。
  劳动教育成跨学科融合重要试验田
  近年来,我市强化学科有机融合,引导学校“一校一策”,鼓励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充分结合相关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推动生态教育、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科创信息等多学科融合,创新开展劳动教育。
  贵池区池口小学建立劳动教育课题组,由劳动教育、语文、数学、思政、音乐、美术、科学等多学科教师加入,以学校为课程开发主体,联手打磨劳动教育新课程。
  “比如,我们在劳动教育基础知识的课程资源整合中,梳理出各学科课程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如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勤俭尚劳的传统文化知识,语文课本中关于劳动之美的礼赞作品,美术课程中关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音乐教材中关于歌颂劳动的歌曲等等,将其依据劳动教育主题的不同,融合到劳动教育教学内容中,完成最基础的资源整合。”池口小学校长孙华俊说,“与此同时,我们在劳动实践中融合各学科的思维方式,如将美术中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思维,数学中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统筹思维,科学课中的求异思维与探究意识等思维方式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以航模制作、机器人设计、3D打印、中医药园布局设计、香囊外观设计等为主题的‘新’劳动教育活动。”
  据介绍,该校还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场所向校外拓展,如家庭、工厂、茶园、劳动教育基地、社区、文化馆等,切实将劳动教育延伸到社会、家庭之中,让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在多维度融合的教学中生根发芽。
  开辟劳动教育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去年5月,我们将距离学校2.5公里的檀林教学点进行平整改造,整理成劳动科普教育实践基地‘躬行园’,供我校孩子参加劳动教育课和进行劳动科普实践社团活动。”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长胜说,“在‘躬行园’的展览室里还陈列着一批师生捐赠的传统农耕用具,如犁、耙、耖、打谷机、风谷机、石磙、茶烘等,孩子们在参加劳动科普实践之余,还能参观农耕用具展,了解传统农耕用具和农耕方式,传承灿烂悠久的农耕文化。这个‘躬行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每次劳动科普社团开课,高坦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兴致都特别高。他们一边跟着老师学习种植知识,一边在自己的“实验田”里亲自实践,翻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在“躬行园”里,经过老师的带领、指导和示范,孩子们的农活儿干得有模有样。他们不仅根据季节种植了相应的蔬菜,还种植了一些瓜果苗木。今年春季学期,孩子们还在“躬行园”里开辟出一小块菜地,并将其一分为二,一边种太空种子,如太空土豆、太空南瓜、太空秋葵等,另一边则种普通种子,进行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对比种植实验。
  “劳动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上,还需要劳动教育的场地。”市教体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我市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不少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拐角、廊道等边角空地,开辟出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为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劳动教育体验,我市还利用社会资源,创建一批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部分学校利用校园周围的土地,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学习播种、翻土、除草、施肥、收割等劳动技能,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艰辛。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