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19日
把“落后村”变成“先进村”
——记东至县东流镇城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宏斌
  

编者按

  大抓基层,重抓基础。随着“头雁”工程纵深推进,我市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更加强劲,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乡村治理成效更加彰显。在这艰辛的奋斗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发展本领过硬、工作实绩过硬、治理能力过硬、品行作风过硬的先锋型党组织书记。
  根据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皖美村支书”培养选树工作的方案》文件精神,本报现开设“先锋书记头雁领航”专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希望各级党组织持续树牢大抓基层导向,目光向一线聚焦,不断推进资源向一线倾斜,持续夯基固本;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标杆意识,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踔厉奋发,实干争先,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记者徐婷
  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村道、成片的稻虾共养基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村民……从昔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落后村”蝶变为突破50万元的“先进村”,东至县东流镇城东村的发展,离不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宏斌的努力。
  当好乡村振兴带头人
  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老朱,取一笼龙虾打样。”5月8日上午,在城东村一片400亩稻虾共养基地里,基地负责人朱华东在吴宏斌的招呼下,将一笼肥美的小龙虾捕捞上岸。
  “长势不错,要把握住机会,抓紧销售。”吴宏斌叮嘱道。
  “谁能想到,这里之前竟是一片荒芜的撂荒地。”看着眼前这丰收的场景,朱华东感慨道,“这都是吴书记带领我们发展产业的成果。”
  城东村地理位置复杂,人口分布散乱,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9.9万元。如何让村级集体经济再上一个台阶,村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2019年,36岁的吴宏斌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吴宏斌带领村“两委”围绕“以资生财、以财生财、以企生财”,积极盘活农村各类闲置资源,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撂荒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仅租金这一块,村集体年增收就达10万元。利用闲置资金、巧借项目资金发展“飞地经济”,将工业园区厂房出租,年增收5万元。同时,充分发挥临江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码头,引进企业经营,带动村民及集体经济增收。如今,城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1万元,迈入村集体经济强村行列,2021年,该村获池州市集体经济发展先行村荣誉称号。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者
  成立村级物业打造幸福家园
  “之前房前屋后长满杂草,村民的卫生习惯也不好,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现在真是大变样,路宽了,灯亮了,环境也美了,住在这里很有幸福感。”说起村里的“大变样”,村民汤少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城东中心村是由城东村原施湖组和李高组整体搬迁组建而成,有住户126户586人。由于组建时间不长,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环境卫生脏乱差。
  安居才能乐业,城东村基础设施完善及环境整治提升如何破题,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经过讨论,村“两委”将全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纳入农村综合性改革项目,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提升整体环境。中心村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历时5个月,共投入资金170万元,新建了休闲文化广场、硬化了组内道路、提升了绿化景观、整治了周边环境、完善了附属设施。同时多方筹措资金60余万元,安装路灯332盏,整村实现亮化。
  “环境改造提升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让美起来的家园持久‘保鲜’。”吴宏斌说。
  为了长治长效,吴宏斌带领村里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成立了全县首个农村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了《城东村中心村物业管理方案》,以每户每年缴纳的180元物业管理费作为运行资金,请专人维护中心村公共环境卫生,并规范相关费用收支,每年至少公示一次。
  成为群众身边知心人
  创新“板凳会”架起干群连心桥
  “现在村里的环境更美了,最好能安装上监控,让大家住得更安全。”“这个建议好,我们准备尽快落实。”……5月8日上午,在村民马羊彬家的院子里,10来名村民代表与吴宏斌畅谈城东村发展路径,就如何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大家纷纷建言。吴宏斌一边记录一边答复。
  在吴宏斌看来,只有直面基层痛点,把脉群众需求,才能让基层工作和群众生活无缝衔接。2019年以来,吴宏斌组织群众以“板凳会”的形式面对面交流,通过现场摆问题、议对策、解难题,实现“大家事、大家议”。截至2022年年底,“板凳会”已常态化开展76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42件。
  如今,“有问题到‘板凳会’上说去”已经成了村民的口头禅,这一做法很快在全镇乃至全县推广开来。近年来,城东村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城东村越走越好。“如何当好领头雁?”“以后的路怎么走?”这是吴宏斌时常自问的问题。“三年来,城东村变成了一个集体经济超50万元的强村,下一个三年,我们计划通过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让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村民生活得更幸福。”展望未来,吴宏斌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