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16日
吴成宾:让科技在基层开花结果
本报讯(通讯员孙梦晨)近年来,贵池区多名科技特派员走村入户,俯下身子、躬耕田野,点燃乡村振兴的“智慧引擎”,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致富的种子撒在广袤的乡野上。
秋江街道莲台村的池州一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以鳜鱼养殖为主的综合性水产品养殖企业,但该公司所养殖的鳜鱼却有些“与众不同”。
“这些鳜鱼可不一般,虽然它们吃的是饲料,但长得可好了。”公司负责人吴四林欣喜地说,在传统的养殖中,鳜鱼所投饵料多为活鱼,养一亩鳜鱼要养四到五亩饵料鱼与之配套,不仅增加了成本,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虽然吴四林多年来一直对用饲料养殖鳜鱼跃跃欲试,但因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撑一直心存顾虑。
去年,河北农业大学吴成宾副教授受聘成为贵池区科技特派员,吴四林终于有勇气迈出了一直想跨出的那一步。“有吴教授这样的水产‘大咖’在,我当初就相信肯定能成功。”回想起曾经的选择,吴四林记忆犹新。2022年,作为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吴成宾“不负所托”,通过良种选育成功驯化了8万余尾饲料鳜鱼苗,也使得贵池迈出了“饲料鳜”养殖的“第一步”。
“之前饵料鱼往往容易滋生一些病菌并传染给鳜鱼,导致鳜鱼成活率低,现在的饲料鱼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说起养殖饲料鳜的好处,吴四林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他还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之前养殖饵料鳜鱼,一斤鱼的成本在28元,而养饲料鳜鱼,一斤的成本却只要15元,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也不用配套养殖饵料鱼。
然而,从吃饵料到吃饲料,一尾鳜鱼看似微小的转变,实则却蕴藏着从育种、选料、驯化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成果,这背后是吴成宾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从书山籍海中翻看文献、从各类实验研究中解锁鳜鱼的“基因密码”,边研究边将成果迅速应用到实践中,转化成生产力。“研究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有没有落地转化,我一直关注田间地头最切实的问题,把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解决好,我觉得有满满的成就感!”对于吴成宾而言,这才是科研工作者工作的真正意义。
谈起下一步的规划时,吴成宾不假思索地说:“帮助周边的养殖户选种、育苗,把良种、良法快速推广、辐射周边。”在他看来,把实用技术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把技术“种”在绿水青山间,从而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才是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所在。
2022年,区科技局根据各村特色产业和发展实际需求,精准选派了172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区172个村,完成科技特派员村村全覆盖。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们不仅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一池春水”,还培育和造就了一批种植大王、养殖能手等乡土科技人才,为贵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插上了“科技翅膀”。
秋江街道莲台村的池州一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以鳜鱼养殖为主的综合性水产品养殖企业,但该公司所养殖的鳜鱼却有些“与众不同”。
“这些鳜鱼可不一般,虽然它们吃的是饲料,但长得可好了。”公司负责人吴四林欣喜地说,在传统的养殖中,鳜鱼所投饵料多为活鱼,养一亩鳜鱼要养四到五亩饵料鱼与之配套,不仅增加了成本,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虽然吴四林多年来一直对用饲料养殖鳜鱼跃跃欲试,但因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撑一直心存顾虑。
去年,河北农业大学吴成宾副教授受聘成为贵池区科技特派员,吴四林终于有勇气迈出了一直想跨出的那一步。“有吴教授这样的水产‘大咖’在,我当初就相信肯定能成功。”回想起曾经的选择,吴四林记忆犹新。2022年,作为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吴成宾“不负所托”,通过良种选育成功驯化了8万余尾饲料鳜鱼苗,也使得贵池迈出了“饲料鳜”养殖的“第一步”。
“之前饵料鱼往往容易滋生一些病菌并传染给鳜鱼,导致鳜鱼成活率低,现在的饲料鱼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说起养殖饲料鳜的好处,吴四林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他还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之前养殖饵料鳜鱼,一斤鱼的成本在28元,而养饲料鳜鱼,一斤的成本却只要15元,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也不用配套养殖饵料鱼。
然而,从吃饵料到吃饲料,一尾鳜鱼看似微小的转变,实则却蕴藏着从育种、选料、驯化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成果,这背后是吴成宾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从书山籍海中翻看文献、从各类实验研究中解锁鳜鱼的“基因密码”,边研究边将成果迅速应用到实践中,转化成生产力。“研究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有没有落地转化,我一直关注田间地头最切实的问题,把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解决好,我觉得有满满的成就感!”对于吴成宾而言,这才是科研工作者工作的真正意义。
谈起下一步的规划时,吴成宾不假思索地说:“帮助周边的养殖户选种、育苗,把良种、良法快速推广、辐射周边。”在他看来,把实用技术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把技术“种”在绿水青山间,从而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才是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所在。
2022年,区科技局根据各村特色产业和发展实际需求,精准选派了172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区172个村,完成科技特派员村村全覆盖。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们不仅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一池春水”,还培育和造就了一批种植大王、养殖能手等乡土科技人才,为贵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插上了“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