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26日
非遗传承让目连戏“活”起来
  □通讯员沈瑶李玉
  目连戏是石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发扬地方戏曲剧种,多年来,目连戏艺术工作者担当起振兴地方戏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不断为目连戏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盛夏季节,在石台县文化馆的教室内,唐德峰正在教学生目连戏的唱腔和走台。今年75岁的唐德峰唱目连戏已有40年,作为目连戏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要想做好传承工作,就得从学生抓起。
  “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只有‘近人’才能‘迷人’,只有回归生活才算真正‘存活’。”唐德峰说,为了目连戏的传承,他除了自己带头组建戏曲班外,还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来扩大影响,将目连戏发扬光大。
  唐德峰收学员不分年龄大小,只要热爱目连戏就行。在他的学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有40多岁。他常说,年轻人和孩子们是传承、创新石台目连戏的重要力量。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学员大都对目连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让他看到传承的希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了一个周末非遗传承班,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目连戏,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已经学了一年半,希望以后有登台演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目连戏,把我们石台的地方戏曲文化传承下去。”学员陈李宇说。
  有了接班人,传统文化才有活力。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接触目连戏、投身目连戏,同为非遗传承人的唐时材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目连戏文化传承队伍,他说:“作为传承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目连戏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我们到学校去筛选对戏曲感兴趣、嗓音条件比较好的学生,逐步培养他们对目连戏的兴趣。”
  为保证非遗的本真性,技艺的传承固不可少,但创新才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几年前,我们就在目连戏创新方面进行探索,把传统戏曲与红色主题相结合,观众反响特别好。”石台县目连戏协会主席王腊梅说,传统戏曲的繁荣发展,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有秉持自身个性,坚持艺术创新,才能让民族的东西发扬光大,才能让戏曲的火种具备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