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23日
小花生做成产业 “老字号”历久弥新
乌沙镇居民正在“白沙地”采摘花生。(资料图片)
□记者 汪玉
进入九月,贵池区乌沙镇新庄村临江的“白沙地”里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近日,新庄村集体种植的花生地里,一簇簇花生禾被江风吹起“波浪”,几十名村民动作娴熟地扯起根茎,饱满的花生破土而出,映衬着丰收的喜悦。
新庄村的“白沙地”可种植近千亩花生,是乌沙小花生的核心产区。“这块地种出的花生饱满味香。”今年60岁的刘权贵是种植小花生的“老把式”。据他介绍,这里从前是田地,1949年和1954年乌沙大圩两次决口,洪水退却后留下这片“白沙地”,村民们发现这块土地很适合种植小花生,于是家家户户都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龙冬花,带着乌沙小花生等特产进京接受表彰”“2017年,市里举办首届‘十大金牌小吃’评选,咱乌沙小花生就在其中”“2022年池州市乌沙小花生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安徽老字号’”……村民们自豪地向记者述说着小花生的“荣耀”,他们告诉记者,最让人舒心的是,从前种花生担忧的销售难,已经不再是问题。
新庄村村两委通过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花生生产和销售合同,确保农户种植收益。“调动农户种植小花生的积极性,留住核心产区的老味道,擦亮品牌,是守住这片‘金土地’的根本。”新庄村党总支书记程刚介绍,2022年,村里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针对无人在家或不愿意种植小花生的农户,将他们的土地进行流转,由村集体种植。“老把式”刘权贵被聘为合作社的种植顾问。
距离新庄村不到2公里的乌沙镇老街上,乌沙小花生专业合作社的炒制车间里香气四溢,合作社负责人冯海霞和丈夫在赶制客户预订的乌沙小花生礼盒。“我们用的是传统的柴火、铁锅炒制方法,保证花生的品质和口味。”冯海霞告诉记者,她收购的小花生原材料,大部分来源于新庄村。
地道的口味,让冯海霞的乌沙小花生供不应求。“9月开始进入销售旺季,今年已经卖了5000多斤了,很多老客户年年都买。”冯海霞说,今年花生收成好,预计能卖出10万斤,除了供应市区的农特产品超市,还有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客户。
乌沙小花生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是乌沙镇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的缩影。近年来,该镇以新庄村为核心,辐射发展花生种植业,共成立合作社2家、公司1家,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年产量达40余万斤,年产值500余万元。同时,该镇还发动合作社和公司深入市场调研开发花生系列产品,引领农户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加工、生产、流通。
“我们要守住大自然的馈赠,围绕做好‘乌沙小花生’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开拓销售市场,努力打造江南花生小镇。”乌沙镇党委副书记桂航坚信,未来,小花生必将撬动该镇农业产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