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超)清晨,粒粒饱满的成熟芝麻在田间恣意绽放,骄傲昂扬。勤劳的农民来回忙碌,用镰刀将茎秆尽数砍断,随后对晾晒好的芝麻不断拍打,将褐色的颗粒物敲落袋中。
日前,在东至县尧渡镇大碑村,这样忙碌地收割、采摘从清晨持续到傍晚。“收芝麻很有说法的,若等到全部成熟了再去收,芝麻就要全都掉到田里。收芝麻还要看时辰,有百分之七十的荚黄,就可以开始收了。每割一两根就要拿到篾席上去抖一抖,避免芝麻掉到田里,所以不叫割芝麻而叫收芝麻。”大碑村党总支书记唐文梅介绍道。
将芝麻种植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大碑村的一次大胆尝试。大碑村位于尧渡镇西部,田地以山地林场为主,不适宜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唐文梅结合村里实际寻求农技部门指导后,决心带领村两委在这片造林地上种植芝麻。
“芝麻在这种石地上较易成活。”唐文梅一边把成熟的芝麻搬上农用车,一边介绍说,“我们先是在老陶组农户手上流转了部分土地,再结合长江安心造林项目进行套种芝麻,共占地70亩。”
初步预计,大碑村70亩芝麻总产量在1.4万斤左右,收购价每斤6.5元,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7万元;同时还为周边40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像开月凤这样不愿离家工作的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月入近5000元。
大碑村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只是尧渡镇创新村级集体经济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尧渡镇东山村利用自身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远赴浙江省多个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实地考察后,通过“以地生财”的思路兴建大型仓储,发展物流经济,成功吸引3家企业进驻,村集体获得企业年租金36万元。
这些村的成功尝试,也让尧渡镇跳出了“单兵作战”的窘境,通过引导各村集资620万元,建设厂房6栋共5000平方米,并成立了尧渡镇村兴建设有限公司,年终按股分红。
村兴公司成立后,先后引进申通、韵达物流,美团优选东至总部等企业落户,每年可直接获得企业租金65万元,引进企业年纳税约300万元。为扩大经营规模,由村兴公司出资在东至县中莱智创城购买了办公楼5000平方米,委托代建厂房10000平方米,作为小微企业“孵化器”。建成后,可入驻中小企业38家,年租金可达18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00个。
近年来,尧渡镇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胆创新,尝试多种手段在“小山村”引入“金凤凰”。如今尧渡镇通过成立村兴公司,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配置单打独斗、产业格局小乱散弱等问题,使村村有产业、村村有集体收入,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促产业、产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巩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全镇村集体经济改革趟出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