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柱
金秋,池州迎来“丰收季”。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比全省快1.4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7%以上的较快增长区间,连续7个季度居全省前2位。
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13.5%,比全省快10.6、5个百分点,均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比全省快2.4个百分点,居第2位;进出口总额增长12.2%,比全省快13个百分点,居第5位。
10月25日,市统计局发布经济运行“三季报”,池州勇夺二项“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背后,是池州人咬定“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发展目标,倔强成长、顽强逆袭的信心决心,是池州经济多年来的蓄势增能、厚积薄发。
观“势”:增速居前、持续向上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4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97.8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396.1亿元,增长7.6%。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0.3%,制造业增长1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主导产业中,半导体产业增加值增长28.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户,实现增加值增长270.2%,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贡献率达38.8%。
“三驾马车”的发展协同性增强。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2.2%。
经济运行的“厚度”落在民生感知的“温度”之上。从民生看,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民生支出134.4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65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1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88人。夏粮、早稻总产量合计增长2.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0.6%,处于合理区间。
品“质”:动能强劲、活力释放
观察经济运行,不仅要看数据之“形”、发展之“势”,更要看发展之“质”。
池州城市体量小,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上。“只要有动能,再大的体量也能跑得快;缺乏动能,再小的体量也跑不快。”对上争、对外引、对内推,真抓实干力拼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以来,池州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前三季度,全市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97个,在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580.2亿元,增长11.9%。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06个,同比增加42个,完成投资额增长45.3%,对全市投资贡献率达166.5%。
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制造新动能。前三季度,全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5.4%。大宗商品消费加快复苏。在汽车促消费政策助力下,限上汽车零售额增长15.2%,比上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4%。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前三季度,全市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同比增长157.8%。吸纳技术合同595项,合同成交额81.7亿元。1至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3.4%。全市登记科技成果382项,专利授权16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05件。技改投资增长29.8%,占全部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21.5%提高到24.3%。
收官:信心满满、全力冲刺
稳增长,关键要稳预期。池州持续推出的务实举措收效明显,广大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蓬勃活力。
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751户,同比增长19.1%。“五上”单位2190户,增长14.8%;新增“五上”单位338户,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3户。金融活水精准滴灌。9月末,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27.4%、27.9%。工业用电量持续回升。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1.2%,比1至8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物流更趋活跃。快递业务量增长14.9%,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2.6%、21.9%、21.1%。1至8月份,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6.8%,对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80.5%。旅游总收入615亿元,增长54.2%;接待游客人数5660.5万人次,增长43.3%。
逆水行舟,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
前三季度,池州经济运行的“成绩单”非常亮眼。要想收获全年“满堂红”,第四季度仍需拼尽全力。如何实现圆满收官?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菊芳表示,我们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显效,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