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02日
贵池区马衙街道金山村整合土地、人力等资源,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服务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奏响强村惠民“幸福曲”
 
  图为金山村柿树铺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点。通讯员 董红艳 摄
  □记者 石泽丰
  贵池区马衙街道金山村位于池州主城区东部,距离主城区11公里,紧邻马衙集镇,是一个农田、耕地占比较大的行政村。该村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共计547公顷,占其国土总面积的44.93%。2018年以前,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3万元,让金山村多年顶着贫困村的帽子。而今年前9个月,金山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90万元,是2018年的30倍。日前,记者来到金山村,探寻这里的发展变化。
  整合土地资源——土地“生金量”明显提高
  “今天收割多少亩稻子了?”
  “截至下午3点,已收割近60亩了!”
  隔着水稻收割机轰隆隆的作业声,金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正德站在田埂上,询问收割机驾驶员潘新平。潘新平一边踩着脚下的油门,一边乐滋滋地算了笔账:“每收割一亩地,我就有80元的收入,因为我是村集体公司的农机合作对象。”
  潘新平之前流转了村里近100亩田地种植水稻。现在,他把这片稻田租给了金山村村集体公司——安徽畅通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托管的农作物全归村集体所有。”潘新平说。
  旋耕每亩120元、收割每亩80元、无人机飞防每亩6元……按照和村两委签订的协议,潘新平带着机械干活,可按项收费,多劳多得,这与他以前自己种粮相比,省了不少事。
  为形成适度规模化种植,去年年底,金山村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对偏远田块、面积小田块和不成片农田进行整改,把村民不好耕种的闲置荒地和种植大户成片的田地租过来,总面积达3090亩。能种水稻的田地种上一季水稻,再种上一季油菜;不适宜种水稻的田地,就种大豆、辣椒等作物。如此租种,金山村没有让村里一寸田地闲置,每一寸田地都发挥出了经济效益。
  善租善管,土地“生金量”明显提高。“农田亩产值从原来的200元提高到600元,经综合测算,水稻的收入基本能管住田地所有的开支。油菜和其他作物所取得的收入就是村集体的纯利润了,每年可增收50万元。”吴正德话语中流露出对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喜悦。
  提升人居环境——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金山村地理位置特殊,不仅紧邻街道集镇,周边还有九华天池景区,皖南醉美自驾路线穿村而过。该村通过成立物业公司,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以前村里环境差,村民家里的污水直接排到路上,遇到高温天气,散发出刺鼻的臭味。现在马路有人清扫了,村内整洁有序,环境提升了不少。”金山村村民杨正来告诉记者。
  环境变美了,缘于池州畅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今年年初,村两委提出成立池州畅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优势何在?专业人员从何而来?村两委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向大家作了详细分析:“农村厕污收集和维修,是农村改厕的‘后半篇文章’,需要有专业的人和团队去做。目前我们周边没有这样专业的公司;村民赵小康和陶双胜等人有驾驶扫地车、洒水车专业技术,江曙有着多年的物业管理经验,还有一些像钱宝珠一样的闲置劳动力可以利用起来……”与会人员报以一片掌声。
  公司成立后,一方面解决了全村物业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承接马衙街道的厕污收集和改厕运营管理任务,每年创收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通过招标,还承接了马衙集镇的保洁服务,每年服务费收入48.6万元。村集体增收了,村庄环境又得到了提升,走进金山村柿树铺中心村,只见主干道两旁,农户房屋墙面上被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水彩画装点一新,可谓“人在景中走,似在画中游”。
  杨正来原本打算进城生活,可如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跟杨正来想法一样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选择继续居住在金山村,认为这里的生活环境舒适优美,并不比城里生活差。
  共享发展成果——惠民实事办得越来越多
  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金山村两委也有了更多的资金用在为村民办实事、暖心事上。今年,该村的一件惠民实事广受村民好评,那就是为全村177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今年80多岁的朱刁荣,是村里第一个享受到这份“红利”的人。今年4月份,朱刁荣如厕时不慎跌倒,伤及盆骨。朱刁荣的儿子方加胜把她送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老人躺在病床上,总担心要花太多医疗费,想放弃治疗。吴正德看望她时,告诉她安心接受治疗,村里给老年人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这让她吃下了“定心丸”。“这次意外伤害保险报销了5200多元,再除去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部分,自己也只掏了5000多块钱。”方加胜说。
  “村里将原党员活动室腾出来,作为孩子们的教室,并为孩子们配了空调、桌椅,给我们解决了暑假孩子‘看护难’的大问题。”杨博涛的妈妈深感村里举办公益课堂,是一件暖民心的好事。杨博涛今年下半年上小学五年级,已连续两个暑假在村公益课堂里学习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像平时正常在学校里上学一样,学习生活过得特别充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我们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随着村集体经济“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惠民实事办得越来越多。去年,金山村两委还利用村集体资金,对村里的部分饮水管网、破损路面进行了改造。“下一步,我们将以产业强村富民为主线,坚持做足特色、做强龙头、做优业态,不断提升村民‘幸福值’。”吴正德表示。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