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夜晚,伏案读书,有些困顿,起身伸了个懒腰,随手推开窗户。一轮皓月飘浮于碧海青天,融融的月光洒在我身上,感觉书与月都是我的好朋友。
晚风翻阅书籍,发出“唰唰”之声,我恍然想起清朝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有人解释为人生读书的三重境界: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皆因视野的逐渐变大而心境不断升华,最终月我两忘,书人合一。
人生最美的姿态莫过于读书,人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秋月。我特别喜欢北宋豪放派词人张孝祥笔下的秋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秋月如玉、如镜、如水。
宋末元初的教育家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描述的秋天读书之乐令人向往:“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看来,一轮秋月能激发读书人的兴致,催人奋进。清人钱福炜也有诗写道:“十亩平湖三亩宅,一床明月半床书。闲听鸟语成幽话,卧看云还自卷舒。”在作者眼中,明月、书籍和平湖宅院一样,是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我喜欢安静的读书环境,但白天很难让自己沉寂下来,尤其是手机铃声时常响起,读书写作的思绪会被严重打乱,效果很差。于是,夜晚就成了曼妙时光,沏一杯茶,捧一本书,携一支笔,或慢慢品读或悠悠写作,真是一种享受。夜深时偶尔走出门外,静读秋月,如同唐人张九龄踱出书房:“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时,你会发现月光如散文,看似形散实有神韵;月辉如诗歌,或柔情似水,或一泻千里;月亮如小说,她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有人说,读书人自古就有“月亮情结”,有人感悟生命,有人寄情清辉,有人抚古追今。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夜已深,当我合上书本解衣欲睡时,月光正稠。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月亮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