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5日
“面子”靓,更要“里子”实
——仙寓镇碧潭村和美乡村建设见闻
  □通讯员 王艳芳
  近年来,仙寓镇碧潭村坚持在乡村内涵和外延上“精耕细作”,不断优环境、兴产业、育新风,着力打造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
  环境整治“治”出和美乡村“高颜值”。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时下,走进碧潭村,村前小河蜿蜒流淌,村后青山层峦涌翠,农家院落别致新颖,整个村庄规划井然、道路整洁、花草芬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几年,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环境,以前一下雨,门口道路十分湿滑,进出很不方便,现在硬化路面一直通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说到村里近几年的变化,碧潭村文书朱岳红心里乐开了花。“现在村里每隔段距离就设置一个垃圾箱,乡亲们把垃圾都丢到垃圾箱里,再也看不到乱扔垃圾现象了。”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是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碧潭村从“治”着手,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变成现在的“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
  产业富民让和美乡村“底气足”。如果说乡村环境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那么百姓富了就是“里子”上的实惠。
  当前,碧潭村正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走出了一条技术可行、模式可用、处理高效、产品高质的资源循环利用之路。2021年,仙寓镇投资200多万元,在该村建立了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回收玉米秸秆、稻草等,进行综合利用。在该村肉牛养殖场内,笔者看到肉牛个个膘肥体壮,养殖户正穿梭在圈舍里清扫、拌料、喂食……经过加工的玉米秸秆、稻草等作为肉牛的优质纤维性饲料,被均匀地投撒在牛槽内。目前,碧潭村养殖场存栏肉牛57头,预计总产值达140万元,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5000元,带动当地农户就业500余人次。
  建设和美乡村,不仅要让村民“身有所栖”,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碧潭村在培育文明乡风上做文章,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村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全体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该村获评“最美石台人”称号2人,获得市县“最美家庭”表彰5户、“最美庭院”表彰2户。
  “过去村民经常一有空就打牌,现在村两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邀请村民参与,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碧潭村党支部书记檀世旺介绍道。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如今,行走于碧潭村,从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幕幕心贴心的服务,正勾勒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画卷。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