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
花中偏爱菊
韩峰
  当一天比一天凉的秋风吹来;当一天比一天冷的秋雨打来;当一天比一天寒的霜雪下来;青青的草枯黄了,盛开的花凋谢了,雍容华贵甲天下的牡丹更是早已谢幕,退出了名噪一时的舞台。而菊花却头戴传统名贵的凤冠,身披多彩绚丽的霞帔,乘着秋风,沐着秋雨,傲着霜雪,穿越三千多年的时空,不屈不挠地向我们娉婷走来。
  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最爱。撩开历史的帷幕,我看到屈原在《离骚》中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看到《神农本草经》中将菊花列为药用上品,“菊服之轻身耐老”;我看到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盛赞“秋菊有佳色”;我看到偏爱菊花的元稹绕着好似陶渊明的东篱,“遍绕篱边日渐斜”;我看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情有独钟,挥笔写下:“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我看到唐代诗人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着对田家和故人的依恋以及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我看到唐末农民领袖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借咏菊抒发着自己远大的抱负;我看到朱元璋不甘示弱,托菊言志,仰天长啸:“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充分展示了他的勃勃雄心和万丈豪情;我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却一扫古人咏菊叹菊的个人情怀,吟咏出“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壮丽词篇,展示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审美情趣。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只因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所以我也像元稹那样,对菊花有偏爱之情。我曾多次徜徉在菊展的花海之中,闻着它散发的幽香,领略它素雅诱人的千姿百态。你看,那亭亭玉立满面笑颜的独本菊;那神韵清秀落落大方的三本菊;那灿若繁星天女散花的大立菊;那似瀑若霞如银河落天的悬崖菊;那层层吐芳千丝万缕的塔菊;那孔雀展翅似龙腾飞的艺术造型菊;那“金蟹爪”“织女侍牛郎”“秋江夜月”“大红托桂”“粉玉莲”“绿牡丹”“鸳鸯锦”……一个个花瓣儿或长或短,或曲或直,如金针,如银线,如流云,如浪花,如笑纹荡漾,如秀发飘逸。除蓝色外,红、黄、紫、白、墨、绿……各色尽有,五彩缤纷,是那么优雅,那么迷人,令人赞叹不已。
  在乡野的田间地头、沟河岸边及小路旁,随处还可见野菊花的倩影。它们虽不是观赏菊那样的大家闺秀,却也是耐人寻味的小家碧玉。它们默默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沐风栉雨,傲霜斗雪,挺起不屈的腰身,扬起顽强的生命旗帜,为萧瑟的原野增添着魅人的色彩。它们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着天籁的旋律,唱响着葳蕤的劲歌;它们是一群美丽的小天使,将冲天香气撒向人间。
  菊花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及入药、入酒、入茶、治病、美食等多种功效,还有它独特的花语。黄色的菊花,蕴含着淡淡的爱;白色的菊花,蕴含着哀婉;红色的菊花,蕴含着娇媚。此外,它还象征着高风亮节、不惧风霜、生命顽强;还象征着长寿、久长……我认为,品赏菊花的同时,更要品赏它的精气神,让这种精气神充满着我们的生活,让人生这朵“菊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