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3日
华龙洞遗址撑起文物“保护伞”

图为华龙洞遗址保护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通讯员江靖摄  
□ 通讯员 鲁琴 江靖
  近日,笔者一走进华龙洞遗址保护工程项目建设现场,680平方米钢结构保护大棚就映入眼帘,犹如一把巨型“保护伞”,守护着华龙洞遗址。该工程主体已经完工,3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楼梯焊接、场地铺装、指示牌安装等扫尾工作,现场一片繁忙。
  华龙洞遗址保护工程于2023年11月30日开工,在施工过程中,因发现动物化石及保护大棚基础施工范围内岩体破碎,需要对碎石区域进行勘察论证及考古工作,工程曾一度停工。今年8月20日,工程复工,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华龙洞本体四周山体植被杂草清理,新建截排水沟、围墙,坑体四周岩体灌浆加固,1号发掘点新建钢构保护棚及周边绿化处理等。
  据介绍,华龙洞遗址第四次大规模发掘工作第一阶段已告一段落,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对已发掘的化石进行进一步分类和清理。“现在,我们的化石挖掘工作还没有到底部,计划明年进一步清理,还会再往下探查化石资源情况。有了保护大棚,科研工作将更加安全有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说。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近日,吴秀杰带领团队正抓紧完善遗址标志说明、布置场景,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更好的参观考察环境。“未来几天,主要是给遗址贴上文字说明、标签,标出人类头骨是在哪个地方出现的。”吴秀杰说,“我们在遗址部分布置了古人类生活场景以及当时生存现在绝灭的主要动物,给它安装上标签,方便参观者了解这些动物的具体种类、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