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03日
周裁缝
徐琳
  在方家嘴,方圆一二十里内,无人不知周裁缝,无人不惊叹周裁缝的手艺精。
  八十老妪身上的对襟大褂、对襟袄子,每一颗单耳扣、双耳扣,或是复杂一点的琵琶扣、柳叶扣,无不出自周裁缝之手。新娘压箱底的八套半,婚礼当天穿的嫁衣,也出自周裁缝之手。讲究一点的人家,给周岁小儿做红兜兜,自然请上周裁缝。老先生日常穿的中山装,多半也是周裁缝裁剪缝制的。一向新潮的青年小江,拿来一本《上海画报》,指着上面的花衬衫、大喇叭裤对周裁缝说:“周师傅,您能照着这个给我做一套吗?”周裁缝提着熨斗,以一根手指沾沾唾沫,刺啦一声,沾了唾沫的手指在熨斗上擦出一股子白烟。周裁缝头也没抬,一边熨烫老刘家给在省城上大学的儿子做的一件暗格纹西装,一边说:“搁着吧,回头我过江去安庆挑挑布料再说。”小江便没再多说,放下画报就走了。半个月后,果然看到小江穿了一套画报上的花衬衫、喇叭裤在街上招摇,只是他的大墨镜之上,还少了个“爆炸头”。要做“爆炸头”,小江得上县城的理发店才能搞得定,周裁缝没办法。但别说,小江身上的那套潮服一点不输《上海画报》里的。人们啧啧称奇,小姑子大媳妇们说,我们做鞋子,是需要鞋样子的,周裁缝对着一张图,就能裁出一套新潮服装,这功夫我们学不来。读小学的徐家姑娘说:“我知道,我知道。我们书上有一篇课文《神笔马良》,拥有一支神笔的马良,画什么就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周裁缝一定拥有一把神剪,裁什么就是什么。”
  周裁缝不识字,他不知道什么神笔马良,至于人们夸奖他是“神剪”,一向口拙的他只是笑笑。周裁缝的口拙是性情,算不得遗憾,最遗憾的是周裁缝的一条左腿是跛的。周裁缝在成为周裁缝之前,人家背地里叫他周跛子。
  在方家嘴,男人们犁田打耙、凭双手靠力气吃饭,但周裁缝下不了地,干不了粗活重活。这主要是因为他儿时生了一场什么大病,高烧不退,赤脚医生一连给他打了好几天退烧针。烧退之后,家里人发现幼小的他走路一瘸一拐的。起先,家人只当他是针打多了的缘故,拿热毛巾给他敷,后来发现不管用。几个月之后,他的一条左腿越长越细,家人才知道是伤了肌肉、筋骨,算是瘸了。周家并不是富贵之家,没有什么家底。十来岁的周跛子早早被父母送去方家嘴方师傅那里学手艺。师傅以严苛出名,许多和周跛子一起学手艺的,受不了这个苦——别说起得早、吃得差,就是方师傅家许多农活,他们也都得帮着干。倒是周跛子因为腿瘸,不被师傅安排去干粗活。做盘扣、锁边、熨烫自然落在了他身上。时间一长,这些手上的细活他越做越精,后来,其技术竟超过了师傅。
  那个年代,再好的师傅都怕徒弟手艺太精,把师傅的饭碗给抢了。因此,学徒如果遇到一个倾囊相授的师傅,该是多大的缘分。方家嘴的人说,周跛子与方师傅的缘分不浅。
  周跛子跟方师傅学艺,一学就是八年。他从一个十岁小儿长成一个斯斯文文的裁缝师傅,裁剪、缝纫、盘扣、锁边、熨烫,样样精通。虽然他的一条左腿瘸了,但他单腿踩缝纫机的功夫超群,针脚细密如蚁。师傅说:“小子,你早就可以出师了,回去独当一面吧。”“师傅,还是让我跟着您吧。”周跛子诚恳地说。这一跟,又是四年。这一年,周跛子娶了方师傅的幺女,师傅成了周跛子的岳父。从此,方家嘴方圆十里地的制衣活儿,师傅都交给了周裁缝,师傅自己只上门给人家做寿衣。
  有人说,师傅早就看出来周裁缝与幺女情投意合,才把毕生功夫倾囊相授与他。也有人说,因为周裁缝的师傅有情有义,还有眼光,他从来不拿周跛子当另类看,也早早看出来周跛子有裁剪天分,便应教尽教。周跛子学得用心,感激师傅的深情厚谊,下定决心要做师傅的女婿,好好报答师傅。旁人猜测着说。
  周裁缝结婚后,把家安在了方家嘴这个方姓人聚族而居的村庄,他另立门户,一住就是三十年。他和三个内兄弟一起给师傅养老送终。师傅寿终正寝这年,他五十有五,穿麻戴孝,上香守灵。当他一条残腿跪地答谢前来吊唁的人,来人无不湿了眼眶,立马抱起他。
  师傅七七四十九天丧期结束,一日,周裁缝跟妻子商量,想回周家墩住。妻子没二话同意了。
  第二年,周裁缝一家便搬回周家墩。周裁缝的两个儿子读书后,早在大城市落了脚。兄弟姐妹嫁的嫁,外出谋生的谋生。周裁缝夫妇回到周家墩,和父母住在一起,种菜养鸡,做点人家送上门的缝补活。“少小离家老大回”,周裁缝这个手艺人,谈不上衣锦还乡。但在方家嘴、周家墩人心中,它就是一个典型尊师孝亲的人。